北京市社會科學院12月29日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城市普遍面臨著功能升級、品質提升和協調發展三大壓力。
該機構發布的《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0-2011年)》稱,我國工業化早于、快于城市化。由于理論準備不足,缺乏對城市演變規律、產業升級規律、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城市規劃滯后,城市管理跟不上,工業化和城市化之間的矛盾在城市集中顯現。
報告還指出,我國城市普遍面臨著功能升級、品質提升和協調發展三大壓力。功能升級壓力,表現為制造業“空心化”和服務業低端化,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品質提升壓力,比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交通擁堵現象正在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協調發展壓力,城市之間由于定位趨同,競爭大于合作。城市內部,一些城市受“單中心”格局困擾,功能過于集中在中心城區,郊區發展相對緩慢。此外,功能定位混亂也是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大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今日在“第六屆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上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逐漸轉向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都市圈等區域之間的競爭。在區域內部,不同層級的城市之間要通過分工合作,實現差異定位、功能互補,最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厲無畏認為,發展總部經濟契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和國家利益最大化,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分工地位;有利于推動中心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中心城市經濟輻射力和控制力。
對于大城市如何實現轉型的問題,北京社科院專家趙弘稱,大城市在轉型中要舍得和善于做“減法”。制造環節從中心城市、中心城區遷出,將不具優勢的制造功能以總部經濟模式轉出去,這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和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