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城市化委員會鄉村建設專委會常務副主任
盡管各地從實際出發,特色小鎮呈現出多樣化特征。但是,培育的特色小鎮需要具備一些條件并符合一定的要求。
其一,列入培育名單的特色小鎮應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
其二,應符合產業有優勢、風貌有特色、發展有成效、動力有保障等要求,并具有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其三,必須堅持突出特色、市場主導、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實現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旅游、優質社區、智慧生態五位一體的功能融合,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的特色,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區,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其四,要避免認識上的偏差,準確把握培育方向,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防止出現一哄而上、千鎮一面、形象工程、政府大包大攬、生搬硬抄和房地產化等現象。
從已公布的兩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和各省市的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來看,分布最多的主要是大城市周邊地區。大城市周邊的特色小鎮也最容易創建成功。
在大城市周邊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我認為重點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有效規劃——重在多元一體
相當多的特色小鎮規劃傳統城市規劃色彩較重,缺乏特色小鎮發展的理念。如產業基礎強而特色不鮮明、外延過度的用地規模擴張、產鎮分離的空間功能布局、尺度偏大的鎮區空間格局、傳統空間文化風貌未得到保護等。
特色小鎮規劃重點應在于多元一體地融合編制“概念策劃、空間規劃、項目計劃、資金籌劃”等內容。要讀懂宏觀背景、讀懂市場需求、做實基礎調研、做透業態分析、做深空間設計。
2、產業發展——特在聚點創新
與城市具有較多核心競爭要素不同,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應在于集聚一點上創新發力。產業是立鎮之基,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是發展目標。只有在短時間內聚在一點上發力,以新理念、新機制和新技術、新模式來推進小鎮的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特色小鎮才能實現更強的集聚效應和產業疊加效應。
3、空間建設——小在感知精美
特色小鎮要塑造有強烈感知的特色環境和風貌,要使特色場所成為特色小鎮空間魅力的感知點,濱水地帶、街坊巷道、活動廣場、園林綠地和公共建筑等空間都是展現小鎮特色的最佳感知場所。其規劃建設應體現尺度適宜、多元利用、形式多樣、精致美觀、重神輕體、特色鮮明、靈活布局、方便可達等要求。
特色生活是特色小鎮最富感知魅力的場景,既是小鎮宜居生活的落腳點和歸宿點,也是“小而精”和“精而美”特色的集成體現。
從本質上來說,建設特色小鎮,尤其在大城市周邊的特色小鎮,就是要創造與城市不同的獨特生活方式,創新一種“比城市更溫馨、比農村更舒適”的生活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