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黨報談京津冀協同發展:抱團不“抱權” 便利出紅利
時間:2014-08-13 13:22:5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競若 陳杰 劉成友 施娟 李增輝 余榮華 

  拆除藩籬 共享共贏

  人才 能不能“動”起來

  乘坐京津城際高鐵上下班,黃曦然對這樣的雙城生活已習以為常。

  開放式辦公平臺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我們總部在北京,天津成立了分公司,創業中心幫助從天津高校招了26名大學生。”天津佰邦達科技公司研發部經理黃曦然笑著說,“年輕人喜歡這里咖啡館加創業的工作環境。”

  “分公司入駐天津開發區津京互聯創業中心,一是引才政策好、商務成本低,二是看中了這里的創業氛圍。”黃曦然的同事余燁慶告訴記者,進入創業中心的科技型企業,來自北京的占七成。看好京津聯動發展,她已在天津買房安家。

  京津冀區域人才單向流動的局面正悄然發生變化。

  “大數據監測顯示,京津冀區域呈現出人才從北京向天津、河北流動的趨向,這與產業轉移的趨勢重合。”獵聘網全球職業發展中心總經理邢子培說。看到其中的機遇,也為了降低運營成本,獵聘網把第二總部落戶天津。

  人才隨著產業走,市場用腳投票。不過,三地人社部門的負責人也坦言,市場的分割、相關政策的地區阻隔等,使得人才要真正流動起來,面臨的難題還不少。

  “工作在天津,職稱考試卻必須到河北。”英利集團天津新能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抱怨。

  河北燕郊民營燕達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合作,北京醫生的到來,盤活了閑置的醫療資源,滿足了當地居民的需求,緩解了北京的就醫壓力,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卻遭遇醫生不能異地執業的尷尬……

  難點正是改革的著力點。“京津冀三地正在研究專業技術人員就近參加職稱考試政策。”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李淑萍透露,京冀兩地衛計委共同就跨區域醫師多點執業向國家衛計委報送請示,爭取政策支持。

  令人欣喜的變化比比皆是:三地人才資質互認逐步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醫療定點機構互認,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等不斷推進……

  三地人才市場交流互動頻繁。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聯合舉辦區域人才交流招聘會,270余家單位提供了7021個就業崗位。5月,“第三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招才引智大會”在河北廊坊舉辦,進場求職人數近萬人。

  “三地正在構建京津冀區域人才信息統一發布及共享平臺,海量的招聘、求職信息將通過該網絡平臺發布。”河北省人社廳廳長張義珍告訴記者。

  跨越鴻溝,京津冀人才柔性流動成為趨勢。北京啟動院士信息庫建設,助力高端人才信息共享。河北省各類企事業單位設立院士工作站60家,與院士及其團隊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達96家。天津與中科院等對接,達成項目合作和人才引進意向300多項。

  李淑萍說,為鼓勵北京的勞動力向津冀兩地流動,北京同意,津冀企業聘用北京人,社保關系可以不轉移,并按照北京標準繳納社保費用。

  “用好政策把本地人才留在河北的同時,‘柔性’引智借力京津人才高地,對河北來說是比較現實高效的吸引人才方式。”張義珍說。

  期待松綁 錯位發展

  資金 能不能“流”起來

  5月下旬,不只一家媒體稱,京津冀計劃在北京大興、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三地交界地區設立小范圍的金融創新試驗區,更有學者建言設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調研確實搞了,在三地;會議確實開了,在廊坊;建議確實提了,在媒體上;呼吁也還有,仍然停留在紙上。

  從北京驅車40分鐘就可到達廊坊,那個讓人充滿期待的會議就在廊坊一個叫做廊和坊·金融街的地方召開。眼下這條街道有些冷清。廊和坊·金融街董事長張亞娟介紹,包括新開融資租賃公司、九次方大數據公司等即將入駐這里。

  這個美好的設想,再清楚不過地表達了三地的“渴望”。

  這種渴望,緣于三地金融業發展長期以來的嚴重不平衡。一邊是嗷嗷待哺,一邊是撐破肚子;一邊是缺錢“貧血”,融資難、融資貴,一邊是收益率高,財源滾滾,有錢沒處花。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相比于長三角金融市場,京津冀金融發展“醒得早、起得遲”,定位模糊、競爭無序。有業內人士指出,地區分治的銀行業管理模式嚴重阻礙了金融資本的快速流動,削弱了金融資金對經濟發展的“輸血”功能。

  “商業銀行目前不能跨區域經營,我們在河北的分行,無法與北京和天津的分行進行聯動。”平安銀行副行長張金順說,“能不能給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松綁,至少在區域內實現跨區域的審核與放貸?”

  北京市金融局副局長柯永果認為,由于相關監管政策的原因,各地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交易場所跨區域開展業務難度很大,開設分支機構手續繁瑣,阻礙了三地協同發展中金融與生產要素的融合。

  “金融要素是京津冀一體化過程的核心要素。”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說,“要加強三地金融基礎設施對接,建設統一開放的金融市場,鼓勵各類金融機構跨區域從事金融業務”。

  柯永果提醒說:“一個城市的金融GDP至少占這個城市GDP的10%以上,才能稱得上金融中心。目前三地只有北京占比14.5%。三地要定位清晰,錯位發展。”

  如何錯位發展?按照一些專家的設想,京津可以“一起坐天下”,北京可以側重金融管理,天津側重金融運營,河北則建設中國北方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和重點金融街區。

  在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上,天津頗有心得,融資租賃在東疆保稅港區風生水起,目前份額已占到全國市場的近三成。

  轉化為先 創新為要

  技術 能不能“活”起來

  綠樹叢中的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短短兩年,最初從北京來這里的30多個人,如今大都成了學科帶頭人。生物發酵是該所“獨門秘器”。用發酵法生產丙氨酸,讓河北秦皇島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技術“活”起來,人的腦筋也變活了。副所長孫際賓說:“以前科研成果主要看論文,現在主要看研發新成果和轉化;以前窩在北京,高高在上,現在放下身段,與地方和企業需求結合更緊密了。”

  “先頭小分隊”來安營扎寨,由70多家院所組成的“大部隊”也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帶領下來天津考察。“京津冀一體化,是重大機遇,也是難得的平臺。”

  這個平臺有多大?窺斑見豹,“北京中關村120多家上市企業,大概1.3萬多億元的產值,有1萬多億元是在京外實現的。”5月,在石家莊參加會議的科技部部長萬鋼說,“承接首都的功能疏解,不是光接收人家轉移來的產業,更多的是科技成果的落地和產業化。”

  一句話,點到河北的痛處。一個不爭事實是,京冀兩地科技落差過大,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郭玉明介紹,北京技術外溢,往往呈現“導彈效應”,直接越過近在咫尺的河北,流向其他地區,高效的技術梯度轉移對接路徑尚未在河北形成。

  “創新鏈不協同,產業鏈不互補,功能鏈不融合”,讓河北著實有些尷尬。加之區域合作機制和高層聯動機制尚未建立,三地在科技資源整合與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推動乏力。

  “一盼政策,二盼平臺。”這樣的期盼,正轉化為三地科技部門的宏大構想——京津冀創新共同體,“目標是通過三地的創新資源和創新政策共享,達到共贏。”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說,爭取在北京建設科技自貿區,完善“區域創新網絡”,實現三地優勢互補和科技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

  “科技型中小企業幾乎沒有能力去購買大型科學儀器和設備。”天津市科委副主任賈堤介紹,天津市將680臺套大型科學儀器,與北京550個重點試驗室和工程中心145億元儀器設備相互開放共享,三地成立“科學儀器技術服務平臺”,為眾多中小企業帶來福音。

  平臺在多地搭建,政策各有創新。河北保定白洋淀科技城將打造高端要素聚集區、體制機制先行區。中關村在天津寶坻、河北秦皇島等開設“園外園”和“分店”,秦皇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呂愛國說,他們探索建立了園區、開發區、海淀園“442”的合作共享機制,充分調動了三方積極性。

  統一平臺 優化機制

  通關 能不能“快”起來

  7月1日零時起,京津海關率先通關一體化,已讓兩地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公司每年10億美元的出口貨物95%從首都機場出關,現在京津兩地海關都可放行,不再需要轉關運輸,簡化了手續,爭取了時間。”說起通關一體化前后的變化,天津飛思卡爾(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北亞區物流經理閆瑩感觸頗深。

  趙雪是北京一家建筑五金公司的進出口負責人。她介紹,公司每月經天津口岸從德國進口門窗五金件四五十票,原來天天都需有人在京津兩地海關辦理手續,“京津通關一體化后,人手、時間節約不少。”

  “企業報關路徑從過去的L型變成直線了。”天津海關關長李佩林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如天津企業在首都機場通關的貨物,可直接向天津海關申報進出口,不必再到北京向首都機場海關申報,天津海關可直接對貨物放行處理。

  變化源自原先京津海關各自獨立的通關管理體系,被整合成“一個中心、四個平臺”,即區域通關中心,統一的報關申報、風險防控、專業審單和現場作業平臺。

  京津通關一體化后,兩地企業都被視為一個關區的企業,放開了企業類別的限制,都能享受一體化通關待遇,腹地企業在京津口岸通關,同樣適用。

  京津兩地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同步實施了配套改革。“我們的進出口貨物分屬首都機場綜合保稅區、天津開發區出口加工區、東疆保稅港區等,都能享受政策的便利。”三星國際物流公司經營支援部部長王毅估算,“跨區域通關可縮短6—8小時的庫存時間,節約的隱性成本可觀。”

  “此項改革惠及北京長期有進出口業務的約1.4萬家企業。”北京海關關長高融昆告訴記者,2013年北京地區企業進出口總量超過4300億美元,其中通過天津、河北海運進出的約占六成。通關一體化后,北京企業在京辦理通關手續,物流運輸和時間成本分別降低30%。

  “企業無論在兩地任何一個海關辦事,都能享受同樣的待遇,就像一個海關一樣。”王毅說,注冊在天津的三星公司通關遇到問題,找到當地海關就可在一個平臺一個標準跨關區協調解決,再也不用像以往在海關之間往返奔波,這讓他很滿意。

  通關一體化是近年來海關最大的一項改革,海關現有體制不變,通過機制優化,破除三地海關稅收的一畝三分地,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

  “海關的稅收相當于地方的GDP,過去分別考核京津冀三地各關區的入庫稅收、業務量、進出口貨值。”高融昆說,現在京津冀作為一個區域口岸,海關稅收放在一個庫里考量。考核管理的改革,為實現不同關區間的一體化作業和無障礙通關破除了束縛。

  繼京津海關之后,通關一體化今年10月將擴大到石家莊海關。下一步,還將復制推廣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助推國內市場的一體化與便利化。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