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房產6月21日濟南訊(記者 王虔)日前,濟南市政協召開“積極穩妥推進我市城鎮化進程”專題議政會。16個市直部門負責同志及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圍繞我市城鎮化發展這一議題建言獻策。有專家委員建議,推進城鎮化發展,要以構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為契機,提高濟南在省會城市群中的首位度,未來六年,濟南城鎮化發展重點應放在55個鄉鎮上。
城市化發展面臨困局 濟南在省會城市群中首位度低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濟南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6%,高出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但總體看,濟南城鎮化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如城鎮化發展速度不夠快,質量不夠高,城鄉差別大;產業支撐薄弱,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等。2013年,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被列入山東省戰略發展規劃,但濟南在城市群的首位度并不高。濟南不論在人口規模還是外來人口數量上都相對落后。
除此之外,產業支撐條件不足,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不足也是城市化發展面臨的問題。目前,濟南產業結構已由2000年的1:4.3:4.5演變為2012年的1:7.7:10.4,在省會城市中濟南的一二產業生產總值分別排在11位和12位,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排在了第7位。雖然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第三產業的資本產出比高于第二產業,這意味著城鎮化過程中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驅動力不足。
2015年城鎮化率達68% 重點應放在55個鎮鄉上
按照濟南市城鎮化發展綱要(2014—2020)的要求,到2015年,濟南全市的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2%。而楊魯豫市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要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化,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縣域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中心城市和一般城鎮為基礎、新型農村社區為補充的四級城鎮化體系”。
也就是說中心城鎮和一般城鎮是濟南城鎮化體系的基礎。目前濟南設六區三縣一市,共有街道辦88個,鎮鄉55個(鎮49個,鄉6個)。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蔚在其講話中提到,未來六年,濟南城鎮化重點應放在55個鎮鄉上。
完善城鎮化支撐條件 加大產業支撐力度
針對濟南應如何推進城市化發展這一問題,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建筑大學教授、民進濟南市委副主任鄧相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在推進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濟南應首先提高其在城市群的首位度作用。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城鎮化過程中一系列支撐條件。如解決好農民工落戶、社會福利保障房及住房多方面問題。 針對農民工住房問題,鄧相超表示,要推進公租房建設,同時在不違反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對新增人口尤其是我市急需的人才,在首套房貸上給予寬松政策,甚至可以探索對這些人群的房貸由政府進行貼息或部分貼息。
而產業支撐方面,有專家委員表示,城鎮化過程是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資源向城市集中、農民變為市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防止農村貧困的向城市轉移,要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為城鎮化提供基礎動力。同時全力加快“再工業化”進行,大力發展諸如旅游、教育、科技、金融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和人口向城鎮的流動,為城鎮化增強后續動力。
破解城鎮化發展投融資困局 非公益類建設項目市場化運作
在議政會上,濟南市政協常委王琳談及破解城鎮化發展投融資困局的話題。王琳說“受宏觀經濟環境,特別是融資管徑的影響,城鎮化發展面臨極大的融資壓力,破解城鎮化發展困局,可以將城鎮化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分為公益項目和非公益項目。其中,公益類項目由政府財政承擔建設,非公益類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
對于非公益類項目市場化運作的具體形式,王琳建議,可以采用將無收益項目與有收益項目打包組合成有綜合收益的市場化項目進行運作。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公司融資、項目融資、投資基金等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公司融資方式即將政府設計好的項目推向市場,由有實力的公司以自身資產進行融資建設,以自身現金流作為還貸來源,從項目中收益的方式;項目融資方式即由投資者組建項目公司負責建設、管理,項目公司以該項目的資產和現金流為條件進行融資。投資基金運作方式即政府以城鎮化建設項目吸引基金公司投資運作,基金公司以其自身資金及其為項目募集的資金進行建設管理項目,并以項目的收益作為投資回報。
此外,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劉淑芳提到,要以市場化手段推動我市新型城鎮化發展,以市場化手段推動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過去以“政府為主導”的城鎮化模式,轉變為以“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