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鎮古城村北部的古城磚廠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去年這里再也見不到濃煙滾滾。
該廠的建筑渣土燒結磚生產線已經停產,由當地主管部門制定生產線退出總體方案,并解決相關退出難題。作為獎勵,該企業將獲得退出獎勵金300萬元。
事實上,古城磚廠只是退出北京的“三高”工業企業之一,而這類企業退出的速度正在加快。今年1-4月,北京用最高獎勵300萬元的方式,調整退出50家工業企業。
根據此前出臺的《北京市關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業企業的意見》,重點清退的7個行業包括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小鑄造、小印染、電鍍及平板玻璃,不達標的企業將通過變更、注銷等方式逐步引導退出。
為加快“三高”的企業調整退出,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獎勵辦法。不過,在新的環境治理框架下,對于大型“三高”企業如何退出,仍然需要制定新的方案。
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今年北京市計劃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到2016年,工業領域要累計調整退出污染企業1200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市副市長李士祥介紹,北京將劃定城市的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出臺禁止新建擴建工業項目名錄。
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要求,北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調整退出獎勵政策,新政策擬于近期發布實施。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北京市正在制定《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業行業退出指導目錄》,將在原先的石化、鋼鐵、建材、機械、輕工、醫藥、有色金屬、紡織等行業基礎上,做出更為嚴格的限定。
據北京市昌平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的鼓勵調整退出措施就是把“三高”企業的退出范圍進一步擴大化,比如低端的家具廠和食品廠等,雖然污染程度沒有超標,但它不符合北京今后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就要鼓勵其調整退出。
相反,可以多發展一些能源科技、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制造這樣的產業,為北京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近日,由工信部與中國工程院組織工業行業空間布局課題組在北京調研,在了解北京工業經濟綜合情況基礎上,收集了相關資料和各類調研數據。
在京津冀一體化前提下,對資源環境有重要影響的主要行業發展情況、北京產業發展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等成為調研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