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更多農民工并不急于返城務工
時間:2012-02-08 10:23:50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孫喜保
每年的春節過后,都是農民工返城務工的高峰期,但是今年春節之后,在勞動力輸出最大的地區之一的安徽阜陽,許多農民工似乎并不急于返回城市。許多人更愿意留在家鄉或者觀望一段時間,等待更好的務工機會。
記者春節后在阜陽火車站采訪時,遇到了來自臨泉縣的25歲小伙子王川,他并不準備購買元宵節前的車票,只是過來隨便看看售票情況。一直在東莞打工的王川
告訴記者,他現在并不急于回東莞,一方面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再去打工,另一方面,他想留在老家從事飼養鴨子。“還在考慮中,打了這么多年的工,也想回老家自
己干點其它事情了。”王川說。
據他介紹,雖然大部分農民工春節過后仍然會“孔雀東南飛”,到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打工,但在他的老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留在家鄉創業,或者在本地的工廠打工,特別是已經結婚生子、年齡稍大一些的農民工,留鄉的意愿更加強烈。
阜陽市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地,從1996年開始就依靠“勞務經濟”,當時就有60多萬人外出打工,2011年在外務工人員更是超過了260萬人,勞務經濟也形成了阜陽市支柱經濟之一。
但是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來,阜陽市實施了“鳳還巢”工程,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鄉務工和創業。
“我們阜陽市目前正在大力打造‘人力資源大市’,努力提升本地勞動者素質。”阜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慕朝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慕朝暉介紹,自2007年開始,阜陽市外出務工人員雖然依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增幅開始有所下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到了家鄉創業,并
帶動了更多的人回來務工。“截至2011年底,大約有3萬多人回鄉創業,創辦了各類企業1.2萬家,大約帶動了20萬人返鄉工作。”慕朝暉說。
而這一趨勢在2011年更加明顯,據統計,2011年返鄉創業人數達到了空前的1萬多人,并且這一趨勢在2012年還將持續。“阜陽市過幾天要召開一次農民工流出和返鄉的調研活動,系統地梳理我市農民工流動新情況。”
近年來,阜陽依托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著力使阜陽成為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吸引了國企中的中航、中糧、中建材、國
投、華潤、晉煤集團,民企中的北京悅康、福建南益、寧波杉杉、浙江滬千、青島即發、南京雨潤等紛紛入駐阜陽,帶動了當地的就業,也留住了不少的農民工。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沿海地區消費水平的上升,許多阜陽的農民工認為,在本地就業雖然工資稍微低一些,但消費成本也降低不少,相比較而言,更為劃算。
記者從阜陽火車站所了解的信息顯示,今年阜陽站春運客流平穩,高峰不顯峰,許多農民工并不急于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