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野中,一簇簇小花悄悄吐出新蕊,呼喚著青春的腳步;藍天上,一朵朵白云靜靜飄向遠方,迎接著風箏的眷顧。日前,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組委會等單位在各地開展系列“憶清明 祭英烈(慎終追遠 倡揚文明)加強黨建統領 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劉首文,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原產地委員會會長孫建,中國市場學會副秘書長金陸成,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王燕,中國市場學會批發市場委員會數字化發展部主任王冰,浙江省山東商會副會長王軍,北京智聯城鄉智慧技術研究院專家王玉成、張為民等同志參加了系列活動。
早春二月,梨花如雪。嘉興“訪蹤亭”前,董必武老人親筆題寫的七絕傲然矗立——“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比珖舜蟠怼⒛虾锩o念館宣教部主任袁晶同志與劉首文等一行共同瞻仰先輩榮光,聆聽和感悟昭昭紅史。
大家邊參觀邊暢談感想,劉首文說:“南湖革命紀念館不僅僅是黨員干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理想地點,更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通過此次參觀學習,一方面堅定信仰,同時也拓展了視野,提醒自己不斷增強黨性修養,時刻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痹е魅握f:“紅船從這里啟航,作為一名嘉興黨員感到無上光榮。守好紅色根脈,講好紅船故事是我們共同的愿望,更是我們共同的初心和使命。”
大家紛紛在紀念館留言簿上寫下感言。劉首文的感言是“承傳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走出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劉首文等一行來到嘉興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內,莊嚴肅穆,每一件展品都在無言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在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大家深深感受到祖國的英烈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勞苦大眾謀幸福而付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
在嘉興革命烈士陵園中,至今還安葬著53位在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不同階段的嘉興籍革命烈士。
紀念碑前,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組委會、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協會等單位敬獻花籃以致紀念。
離開嘉興前,劉首文、王軍等同志與當地老黨員、老支書座談,交流鄉村振興的經驗與體會。
老黨員們談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中,他們堅決依靠組織,凝聚黨心,按照上級部署,根據基層實際情況,以村為單位、派駐鄉村振興指導員,同時統籌資源,發展飛地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劉首文說,咱們國家地大物博,資源稟賦各有不同,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但有一條經驗是相同的,就是堅決相信和依靠黨和政府的領導。貧困問題是伴隨著人類發展史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古今中外概莫如是。為什么我們國家能夠做到掃盲、脫貧進而鄉村振興,就是我們有一個堅強的黨、一個高效的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擁護。從這個角度看,嘉興經驗走在了前邊。
江南水鄉春意盎然,而華北大地依然在春寒料峭中孕育著希望。李大釗紀念館前,白色的玉蘭花默默綻放,緬懷著這位革命先驅。
李大釗同志,作為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他為了人民的利益舍生取義,他短暫的一生波瀾壯烈、百折不撓,用生命去踐行一個革命者的理想。劉首文、張為民等一行無不深深地被李大釗同志的事跡所震撼。斯人已去,浩氣長存!
拜謁李大釗同志之余,劉首文等一行來到樂亭縣千村綠玉米基地調研。這個基地的主人李志勇是一位畫家,作為政協委員常年致力各種公益活動,為當地的環衛、教育、扶貧敬老等事業捐資捐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他又投身于這一偉大事業中,被譽為“河北省最美農民工”、“全國優秀農民工”。劉首文對他講,所謂“抓鐵留痕”的精神,就是象李志勇這樣堅韌不拔、持之以恒、不折不扣的執行力。鄉村振興需要這樣的帶頭人、需要這樣的新鄉賢。
太行腹地山區阜平是革命老區,在崇山峻嶺、溝深壑險的褶皺里誕生了第一個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這里,曾經村村是堡壘,人人是戰士。無數的英烈前赴后繼,倒在了烽火硝煙中。而今,鄉村振興的春風吹開了這里的山梅花。劉首文、金陸成、王玉成等一行走進了阜平、走進了駱駝灣。致富的鄉親們把自己“感恩總書記,感謝黨中央”的質樸心聲展現在村口,表達著致富路上的喜悅之情。
香菇基地的負責人李向文向大家介紹著他們鄉村振興成功實踐的體會。他說,基地集有機食用菌研發、育種、栽培、加工、倉儲和營銷為一體,管理上堅持“六統一分”模式,帶領并幫扶農戶共同致富。劉首文說,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產業振興是抓手,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管理,既要保障生產的高效發展,更要組織、帶領群眾共同發展,“六統一分”的經驗值得進一步總結和提高,以便推廣和借鑒。
南昌進賢,人杰地靈。進賢縣李渡鎮盛產美酒,當地鎮志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有印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后,朱德同志率領起義軍路過李渡鎮并短暫停留。為保留革命火種,朱德同志贈與當地革命群眾12支步槍,而當地群眾踴躍參軍,同時,當地酒坊老板回贈起義軍48壇慶功酒,藏于酒窖,走入紅史。至此,一段英雄與美酒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人民的光榮——朱德同志紀念館”記下了這一段佳話,也為當年崢嶸的歲月留下了一抹亮紅色。
劉首文、歐陽俊等一行來到進賢縣智慧農業產業園,走進番茄種植數字大棚,大家立刻被累累碩果所包圍,仿佛進入了一個魔幻的世界。
大棚內一切井然有序,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里采用了先進的智能化監控系統,光照、溫度和濕度均可調可控,保證了番茄良好的生長環境。大家紛紛感嘆現代科技的神奇。
天府之國,樂至靈鷲。叢嶺疊翠,生機盎然。時間仿佛屏住了呼吸,人們不覺慢下了腳步。劉首文、孫建等一行來到了坐落在悠悠山谷間的陳毅故里,專程來聆聽陳毅元帥的家國情懷,學習陳毅元帥的堅定信仰,緬懷陳毅元帥的豐功偉績。一首詩詞、一張書桌、一件襯衣、一部影像無不使人敬仰陳毅元帥那傲雪輕松般的品格。
一年一度清明節,它寄托著人們對先輩的緬懷,承載人們著對未來的希望?;鶎狱h建工作,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短短的一次系列扎實的主題活動的開展,在不斷地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在農村工作中的核心堡壘地位,更是對每一位基層黨員的精神洗禮和思想教育。春天來了,希望的大幕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