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12月6日,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2019協同創新高端論壇”上,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城鎮化處處長馬慶斌參與探討,他發言的主題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
發言原文如下:
我今天談這個話題,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理解中國鄉村的問題一定放在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去看待這個命題。中國目前最大特點是變化,這個變化一時一刻都在變化,這個時代的變化我認為有兩個需要把握的特點:一是我們國家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鄉村產業的發展也要符合這一矛盾的變化,比如就吃穿而言,以前是“吃飽穿暖”,后來成為“吃好穿美”,再到現在更要講究“吃的健康穿的快樂”,也就是說健康以及穿的衣服品牌和精神價值更加突顯;二是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的發展也要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角度去推進。
在這個背景下,很多問題的破解的基礎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我們以前總是講農村的發展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以前呢,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由于勞動力大量從中西部流向東南沿海,那個時候的“以城帶鄉”更多的是遠在兩千公里以外的“城”去帶中西部的“鄉”,現在隨著人口往中西部轉移,你會發現城鄉關系往往是被農村包圍的城市去帶動,城鄉的空間上發生將根本性的了變化;再進一步講,我們未來人口的空間變化,以前我們人口是大城市化、東部化、城市群化,未來逐步的發現一個問題人口還在往中小城市轉移、向中西部轉移,向中心城市和都市圈轉移。
下面,我們兩個比較重要背景材料,一是城鄉收入數據變化;二是中央財經委的會議的精神。
城鄉收入比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工資性收入 | 經營凈收入 | 財產凈收入 | 轉移凈收入 | |
2013年 | 2.81 | 4.55 | 0.76 | 13.10 | 2.62 |
2014年 | 2.75 | 4.32 | 0.77 | 12.66 | 2.57 |
2015年 | 2.73 | 4.20 | 0.77 | 12.10 | 2.58 |
2016年 | 2.72 | 4.12 | 0.80 | 12.02 | 2.54 |
2017年 | 2.71 | 4.04 | 0.81 | 11.90 | 2.51 |
從這個數據可以分析出來:結論:一是農村居民未來收入的增長空間在于財產性、工資性收入,鄉村特色產業是關鍵。二是收入增長穩定的基礎在于經營性收入,民宿、旅游、農產品種植加工等是突破。
另外,2019年8月的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提出,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值得重視的兩點:一是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未來,鄉村產業的發展也要適應這種產業升級的要求,才能在美化農村、富裕農民的同時,農業現代化的路走的更加穩健。二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鄉村產業的發展要適應國家區域空間優化。比如空間上:考慮鄉村產業的發展應考慮城市群、都市圈等內和外的關系。“內”更多服務于優勢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力,保護好必要的糧食和生態用地;“外”則應該在服務于糧食、生態、國防等安全需要,產業則立足于旅游、民俗、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等。
但是,無論怎樣,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只有讓勞動力和土地結合起來,通過將勞動力吸納在更有市場潛力的產業中變成財富,這才是真正讓農村人變富的基礎,勞動力如果不能持續地與產業結合,這種發展肯定是一種泡沫化的問題,通過轉移支付和城市郊區的拆遷等方式的富裕,往往是短期的、不可持續的。
在上述的基礎上,我想未來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應把握住三大關鍵因素。
第一個關鍵因素是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 《意見》提出,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市縣兩級設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并以城市群、都市圈為突破。那么,未來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我們談鄉村產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強調在一個融合平臺上去推進。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基于農業農村的本底創新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認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本地創新要圍繞“農業”和“農文化”兩個關鍵詞來展開。山東有個玫瑰小鎮,把玫瑰變成精油,變成茶葉,變成美容產品,這就使得一二三產業融合了,增加值提高了,產業鏈條拉長了。
第三個關鍵因素是人地錢的系統化改革的問題。如果我們還是以城帶鄉還是有問題的,我們以前大力發展工業的時候我們講以鄉促農,比如說我們以前講房地產走了條彎路,我們為什么一想到地就想到房子,這是產地房。如果未來我們叫產地方業的時候我們未來的房地產發展會更加健全。
最后,我想談一下,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要適應新要素的變化,一是以前是土地等要素的資本屬性比較差,隨著“三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尤其是耕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等條件的變化,這些要素的市場是屬性和資本屬性會增強,那么,農村的產業的發展一定要適應這種變化,適應信息化,適應了市場化,鄉村的特色產業才會有更健康化的過程。
第二個是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結合起來,為大家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比如廣西一個小山村把各家各戶的扶貧資金匯合起來,找一個能人,大家結合成合作社,再吸引一些資金支持和社會資本的進入,就把當地的火龍果的產業化問題破解了,這樣扶貧的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不是簡單的分給各家各戶。
第三個問題基本公共服務的空間配置優化的問題,我們講中國最大的特點就在變,人口往重點城市和重點鎮轉移,我們看到現在很多農村的學校,教師很多,教室也很多,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出現教師比學生多的現象。相反縣城城市里面的教師不夠用,教室過于擁擠,這是我們很多政策還沒有調整好,政策沒有很好地適于這個變化。
第四個來講最后未來鄉村產業的發展核心還在于精細化、特色化、市場化和品牌化的問題。前幾天,我看到人民日報的一個報道,重慶的一個縣,怎么樣把“小檸檬大產業化”,這應該是未來鄉村的產業發展的途徑,怎么樣把農產品吃干榨凈,小檸檬可以變成150種食品藥品保健品,并通過信息化電子商業平臺進行銷售,一舉破解當地農民的收入問題,產業發展的問題。所以,未來消滅城鄉差距的重點在于城鄉的“差異化”,也就是找準鄉村產業的特點,走“差異化”的路,才能消滅“差距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