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高度重視城鎮化建設,將其擺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戰略位置,不斷加大推進力度,著力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引領傳統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轉型。在穩步提高城鎮化率的同時,進一步明確城鎮化發展方向,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全面提升城鎮化內在質量,積極、穩妥、扎實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穩步發展。
城鎮化進入加速推進期
肥東未來將重點打造“一核、三翼、一帶、兩軸”的格局。通過這一格局,拉開主城區框架。在“三鎮三區”為主體的合肥市主城區肥東片區內,實現市縣產城聯動、綜合交通、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四個“一體化”。遠景城鎮化發展將重點轉向合徐-合巢蕪高速公路東側、南側地區,為主城區框架的拉開預備空間,工業、物流、居住功能進一步向外圍梯度轉移。2016年末,肥東常住人口97.96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區域的常住人口36.81萬人,較上年末增加1.34萬人;城鎮化率達41.85%,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
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十八大以來,肥東城鎮化發展逐步由以往的粗放式轉向集約式發展,以人為本的導向更加鮮明,民生保障成果顯著,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城鎮化發展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2016年,全縣新修城市道路15435平方米,共計投資12.1億元新修道路285.3公里;園林綠化投資6660萬元,綠化面積1014公頃,其中公園面積190.4公頃;全縣共有垃圾處理站2座、污水處理廠11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鎮污水處理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00%、100%、41%。
在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民生保障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16年,全縣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6.20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6.1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7萬人;另外,城市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月462元提高到546元,增幅18%。
綜合承載能力提升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全縣上下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等各項政策措施,全縣城鎮化建設呈現出推進力度明顯增強、科學導向更加鮮明、一體化發展格局凸顯,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1.5億元,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49866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41.7億元,增長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0億元,增長12%;其中工業投資260.8億元,增長13.2%;財政收入47.6億元,增長3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7億元,增長26%,中央財政收入16億元,增長5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增長15.7%。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290元和17813元,分別增長9%和10.2%。
近年來,全縣經濟發展實現了服務經濟化,作為城鎮化“推進器”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23%,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了城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陣地。圍繞促進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金融、交通運輸、商務、工程咨詢、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該縣圍繞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大力發展家庭服務、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法律服務、信息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城鎮化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