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梅州:2020年縣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45%
時間:2016-08-29 16:17:58  來源:南方日報 

  梅州市委六屆七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貫徹廣東省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決定》的意見,著力壯大縣域經濟,推動梅州縣域經濟發展邁上新水平。

  會上,市委書記譚君鐵表示,梅州縣域經濟總量小,產業集聚度低,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因此要著力發展主導產業、加強專業鎮建設,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群體,依托對口幫扶的省直單位、廣州市直單位,把專業鎮、特色村的產業扶貧作為重點,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補齊縣域貧困地區產業短板。

  城鄉差距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梅州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也成了此次改革的重點。按照規劃,各個縣區將優化城鎮體系結構,力爭2020年縣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5%。

  破難題 各縣建2個以上中心鎮

  李志明是興寧寧新安置區第一批交房入住的村民,今年7月份剛剛搬進新房。面對18層的電梯房、綠化設施完善的小區、敞亮的100多平方米的三房兩廳,他剛開始還有些不太習慣,“這里還有物業管理,有專人負責小區的安保工作,我也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了。”

  東風新區建成、城西片改造、南部新城開發,城市迅速擴張,城市功能顯著提升,興寧市翻天覆地的改變,是梅州縣區新型城鎮化的一個縮影。然而,受城市發展速度、居民思想觀念等影響,梅州城鎮化率不足50%,新型城鎮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的意見(討論稿)》,到2018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水平達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到2020年,縣域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未來幾年,梅州也將逐漸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以縣城為中心的城鎮體系。

  按照規劃,各個縣(市)都重點建好2個以上中心鎮,用地指標適當傾斜中心鎮建設,逐步把中心鎮建設成衛星城鎮。此外,梅州計劃將興寧、豐順、五華建成30萬至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平遠、蕉嶺、大埔也將建成10萬至30萬人口的特色縣城。到2020年,縣域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5%。

  嘉應學院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教授閆恩虎認為,“從梅州市縣域經濟面對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而言,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優化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吸引產業轉移,吸引非農產業和非農人口集聚,最終形成一批大的產業集群和城鎮群。”

  強基礎 2018年實現100%行政村通客車

  “山高地遠人難來。”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梅州,被稱為不靠大江、不靠大海、不靠中心城市的“三不靠”地區。打破發展桎梏,需要縣域發展的硬環境做支撐,基礎設施的完善成為關鍵一步。

  目前,雙龍高鐵、鷹梅鐵路項目正有序推進,梅汕高鐵的建成將極大地改善梅州的區位條件;興華高速(含畬江支線)、梅平高速、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線)、東環高速、大豐華高速豐華段、興汕高速五華至陸河段等一批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設。

  出省交通體系的建成能夠拉近與外界的距離,而縣內交通的便利則有利于內部的“血液循環”。未來,梅州將對加強貧困村中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路面硬底化建設,優先對農村公路中較窄路面的道路實施拓寬改造工程,完善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計劃到2018年實現100%行政村通客車。

  此外,加強縣城管理和服務、制定完善縣域人口發展規劃、推進城鄉安居工程等也是改善縣域發展硬環境的重要內容。

  為了完善綜合配套功能,梅州將推進縣城地下管廊、防洪防澇等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和“海綿社區”;推動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加快實現城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全覆蓋,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

  此外,在未來幾年,梅州將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優化戶口遷移等政務服務,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人口就地就近實現市民化;同時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

  在城鄉安居工程方面,除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外,還要繼續完善“兩不具備”貧困村搬遷集中安置新村的基礎設施,加快棚戶區改造。根據規劃,至2017年,梅州將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最急需改造任務;至2018年,將完成棚戶區改造34663套(戶)。

  增活力 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將增10%

  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而新型城鎮化又不僅僅局限于城鎮面積的擴張和城鎮人口比例的增加,而應該突出“新型”,謀求創新。

  作為農業人口超過70%的山區大市,梅州6個縣(市)的面積和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金柚、慈橙、茶葉、高山油茶……梅州的特色農業不少,但是傳統農業效益低,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土地拋荒的問題成了農業發展的桎梏,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刻不容緩。

  推進農業現代化,就要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梅州市將著力建設一批糧食生產功能區,打造一批金柚、慈橙、茶葉、高山油茶、客都稻米、蔬菜等產業標準化示范區、產業帶。做強做優特色農業。同時促進農旅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等新業態。

  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方面,梅州未來也將逐步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統籌整合支農項目資金,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大力發展特色種養、農村服務業等,帶動農民就業致富;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增加農民經營收入,以此來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農民,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教育培訓發展規劃。農民看到了機遇,自然也會重新回到農村,致力于農業發展。

  按照規劃,到2020年,梅州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比2010年在實現“翻一番”的基礎上,年均增長10%。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梅州也將支持本地名優產品、特色產品、優勢資源進行創新創業。推動創新資源與創新群體有效對接,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新模式。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