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進入7%甚至低于7%的中高速增長令人擔憂嗎?
現在的中國領導人已把保持這種中高速經濟增長叫做“新常態”,這表明中國當局已不會再把回到8%以上的經濟高速增長作為發展目標。這當然也與我們前面所講到的中國已進入經濟轉型期有關。中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不能再把追求高增長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了,這應該是一種非常理智和明智的戰略選擇。
事實上,我們倒是應該問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7%左右的增長速度還算低嗎?其實,中國的所謂“中高速增長”是相對于中國前幾十年一直保持的8%以上的高增長速度而言的。目前世界所有發達國家中,除美國外其余的經濟體量都比中國小得多,人口也比中國少得多,但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多少呢?長期以來始終是在1%、2%或3%左右而已,像日本這樣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甚至有十年以上幾乎都是零增長。如果中國與他們相比,7%左右的增長速度不是已經很高了嗎(當然中國的國情與這些國家有很大不同,這些發達國家已經處于后工業化階段,而中國則仍然處于高速工業化發展進程中)?更何況即使中國實現了7%左右的增長,難道不仍然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嗎?印度號稱今年要在增長速度上達到7.5%,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不要忘記,印度的經濟體量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即便如此,增速位居第二的中國難道不依然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嗎?
還有人做了這樣一種計算——即使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2014年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并沒有官方統計數字那樣高,實際只有5%,但這也意味著2014年中國的經濟產出大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增長率為14%),因為今天中國的經濟體量規模比那時大得多。
其實,我認為,觀察一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合理的要害問題是,其增長速度所創造的工作崗位能否滿足當年的就業率。如果能,那就是合理的增長速度;如果不能,那就是偏低的增長速度?,F在有些人研究潛在的經濟增長率,也有人研究經濟增長的承載率,總之,是在研究經濟增長速度的合理標準。而在我看來,能夠滿足當年的就業率就是最根本的標準,就是一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合適的底線。
如果按這個標準去衡量,則2014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雖然下滑至7.4%——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但城鎮新增就業人口人數超過了1300萬。從滿足當年就業率的角度來看,去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顯然并沒有令人擔心之處。2015年也是如此,盡管上半年的GDP增長率比去年繼續下滑,只有7%,但是第一、第二季度的累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達到718萬個,就業的目標達成率達到71.8%。
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時說到:“在世界經濟波動異常、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10萬億美元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實屬不易?!灰3直容^充足的就業、百姓收入有所增長、環境不斷改善,7%左右的GDP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