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海灣城市湛江,了解情況不多。但短短幾個小時的接觸,沿椹川大道、人民大道和海濱大道的景觀瀏覽,從霞山區到赤坎區來回走了一下,走馬觀花地感覺到,如果給中國650多個城市排排隊,湛江這個既古老又煥發勃勃生機的城市,應該排在中上水平。雖然相比廣東其它地區,湛江和粵西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這里的宜居和休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值得贊許。在追求較高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締造美好人居環境與和諧社會應成為我們更高的目標。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的城市創造了很多頂“帽子”,如“綠色”、“低碳”、“可持續”,以及“衛生”、“園林”、“公交”等,“腳印城市”是湛江的王市長首次提出的,讓人眼前一亮。從學術角度看,“腳印”(footprint)可追溯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威廉·瑞斯教授在1992年提出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現在湛江市提出建設以“以人為本”、公交優先、行人優先、活力街區等為重點的“腳印城市”,從廣義的人居科學角度理解,這個概念對市民來說是“宜居”,對老年人來說是“宜養”,對交通來說是“宜行”。“腳印城市”有利于湛江市美好人居環境的建設。
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交通進步是充分發揮地區效益、提高運行效率的關鍵點之一。歷史上,城市的交通和運行速度是由慢到快逐漸發展起來的,但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不能總是那么無止境地快下去了。在城市中,人的移動速度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區間,應該在追求速度的同時,追求便捷和舒適。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城市,GDP不一定排在最前面,但是它們宜居休閑,環境美好。應該怎樣建設湛江,使它既是年輕人的戰場,又是一個宜居、宜業、宜行、宜養的人居環境?我希望,湛江新一輪的工業發展不會影響城市原本的“青山綠水”,希望“腳印城市”能夠在湛江的綠水青山中越建越美。
剛才規劃局領導關于“活力社區”的介紹很好,這可能是新一輪生態建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好在哪里?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創業大爆發、創新大繁榮、新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個時代要“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如果抓不到機遇的話,就會錯失機會,而創新大爆發、創新大繁榮和經濟大發展的根基所在就是“活力社區”。“活力社區”的要求是“速度平衡、產出一體,全民參與,宜居宜業”。
另外,我們現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矛盾是,各個部門都在編制自己的規劃。這些規劃怎樣協調互補,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掣肘,是對我們智慧的考驗,也是對“腳印城市”建設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