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增長故事遠遠沒有結束。”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日前指出,“微刺激”并非刺激,而是在企業、房地產投資之外再補上應有的政府投資;“十三五”期間GDP應能保持7%-7.5%的年增長率。
樊綱說,對增速較為悲觀的人看到了勞動力減少,但卻沒看到教育程度的提高對于生產率的提升。現在經濟體下,勞動力不是以往那種單純的勞動力,而是一種人力資本,跟受過多少教育、掌握多少知識是相關的。我們算了一下,新加入勞動大軍的勞動力,比現在退休的人教育起點要高的多,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高增長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他同時表示,地方債務壓力源于用金融債去支撐長期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這種融資機制錯配的問題就能化解風險。談到國資國企改革,他認為,混合所有制的最大意義在于讓國有產權搭上私有產權的便車。未來包括壟斷行業在內的所有領域都應當對民資放開,而且應允許、鼓勵民資在合乎法律規定和契約精神的基礎上參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