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林業補助資金濕地相關支出15.94億元,支持濕地保護與恢復。其中,山東省共獲得補貼8015萬元,包括濕地補貼6800萬元,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貼1215萬元。
此次獲得的中央財政補貼,涵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保護獎勵等多個方面。其中,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獲得補貼4000萬元;安丘、鄒城、羅莊、龍口、博興、寒亭、滕州等縣(市、區)濕地保護獲得補貼1800萬元。這些資金的注入,將對濕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據了解,目前,山東省濕地保護體系已基本形成,初步構建了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各類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多用途區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重要自然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大部分受損和遭破壞的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改善和恢復。
山東全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濕地總面積173.75萬公頃,有63.10萬公頃的濕地納入保護體系,保護率提高26%。其中,黃河三角洲被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濕地”。
盡管各地濕地保護工作成效明顯,依然面臨著濕地總體面積逐漸減少,特別是自然濕地下降明顯的趨勢。為此,山東各地一方面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保護力度,劃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盡最大努力保護“地球之腎”,另一方面不斷爭取各方資金,給濕地保護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