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新:“城市雕塑”鑄造“城市之魂”
文/田紅星
【個人檔案】
職務:武漢藝術建筑設計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著名城市雕塑家、武漢紅樓夢
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會理事、黃陂“二程”(程顥、程頤)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經(jīng)歷:1976年11月至1978的12月于湖北藝術學院雕塑專業(yè)學習、畢業(yè);
1978年12月至1991年12月在湖北省博物館從事工藝雕塑設計;
1992年1月到1993年2月在乍得共和國中國援外專家組從事承擔乍得人民宮壁雕設計與制作,期間創(chuàng)作的
三組《交流、平衡、發(fā)展》、《生命不息》、《生命之柱》作品均為非洲紅木大型浮雕,乍得總統(tǒng)為此
項工程頒布發(fā)了榮譽證書;
1993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湖北省博物館從事文物復制雕塑;
2006年5月至今在武漢藝術建筑設計院從事工藝雕塑設計工作,其代表作品《李白放鷹》獲2006年度湖北
省優(yōu)秀城市雕塑項目優(yōu)秀獎,并獲建設部2006年度全國城市雕塑建設項目獎;2006年10月27日,法國總
統(tǒng)希拉克在訪華期間,專門抽出寶貴時間仔細觀賞這一座城市雕塑,并給予高度評價。
在武漢,“黃鶴樓”、“東湖”和“武漢大學”等可以說是這座城市的標志性“符號”,這些地方也一度成為一些游客必去光顧的地方。但與這些“大項目”相比,同樣作為“城市符號”的城市雕塑卻顯得“小巫見大巫”,以至于常常被淹沒在繁雜的城市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就是在武漢,一座城市雕塑卻引起了一位西方國家總統(tǒng)的高度重視和濃厚興趣,擺在了與“黃鶴樓”、“東胡”和“武漢大學”一樣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位于武漢市武昌水果湖雙湖橋頭放鷹臺上的“李白雕塑”。
一位西方大國的總統(tǒng)在中國訪問期間日理萬機,為何抽出寶貴的時間去觀賞一座城市雕塑?本期“城市謀略”特邀了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特別關注的一位人物,也是“李白雕塑”的作者武漢藝術建筑設計院院長、中國著名城市雕塑家陳德新先生。
城市雕塑因城市化而發(fā)展
隨著城市發(fā)展和建設項目增多,城市雕塑是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致,與市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近。現(xiàn)在社會各界都在關注城市雕塑,特別是市民關注城市雕塑的熱情是越來越高了,那么,何謂“城市雕塑”?
作為中國著名的城市雕塑家,陳德新先生以“城市化”三字來解讀“城市雕塑”。他直言,“城市雕塑”是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城市化進程推動了雕塑快速發(fā)展;武漢作為華中地區(qū)特大城市,大大小小的城市雕塑可以說是成千上萬,但一件城市雕塑要有代表性,才能真正代表一個城市形象,凸現(xiàn)城市個性。所謂“城市雕塑”,它與近幾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藝術”、“景觀雕塑”、“環(huán)境雕塑”等概念,有著各有側重但又相通的含義。在中國,“城市雕塑”這個概念是由劉開渠先生80年代初提出,是中國特有的、約定俗成的一概念,在國外一般提“戶外雕塑”,與“室內(nèi)雕塑”相對應,但戶外雕塑不限于城市雕塑,比城市雕塑的范疇要大。城市雕塑的建造地點僅限于城市,特別強調跟著城市走,題材與城市更貼近,強調與城市廣場、街區(qū)、樓房、綠化等各種因素相協(xié)調,起到裝飾、美化城市的作用,所以有人將“城市雕塑”稱作“城市的眼睛”。它主要包括了設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環(huán)境中的雕塑作品,可分為紀念性、主題性、裝飾性和娛樂性等四類。總之,一句話,“城市雕塑”與城市化分不開。
與西方一些國家相比,中國城市化發(fā)展歷史相對較短。那么,中國的城市雕塑分為哪幾個階段?
陳德新介紹,中國的歷史雖然有五千年,但惟獨缺少像陶瓷和國畫那般延續(xù)、那樣輝煌的城市雕塑史,簡單地說,中國城市雕塑史也就只有幾十年,它經(jīng)歷了四階段:第一階段是大型紀念性雕塑和小品性雕塑,它們是最具革命性年代的圖式化形象,有使用浪漫寫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的大無畏英雄人物形象,有以表現(xiàn)工業(yè)建設、農(nóng)業(yè)發(fā)展為題材,或者表現(xiàn)勞苦大眾受壓迫被屈辱的歷史,為滿足當時較低層次的審美趣味和達到教育及政治宣傳目的;第二階段是文化大革命時期以毛澤東主席和工農(nóng)兵為題材,高高在上、體量巨大,造型手法概括寫實的城市中心廣場雕塑,在短短十年間就建立了一批造型式樣相同、創(chuàng)作題材一致、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政治雕塑廣場,創(chuàng)造了獨具中國文化、文明、審美品位存在普遍共識的城市雕塑奇觀;在第三階段中,以改革開放為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的中國城市雕塑,這種以頌揚改革、宣傳城市為目的的城市雕塑,重在對寫實變形、抽象造型、雕塑材料、肌理和構成關系的探索,這一階段以寫實為基礎,以變形加抽象為手段,但仍擺脫不了政治力量在背后的操縱,出現(xiàn)了假、大、空的城市雕塑,充滿象征性含義的幾何構成、抽象的造型,傳遞出虛無的觀念信息,造成受眾的審美誤導;第四階段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出現(xiàn)的戶外觀念雕塑,它體現(xiàn)是空間與作品本身的一種融合和交替,中國當代雕塑藝術正開始擺脫學院主義的束縛,突破了傳統(tǒng)空間環(huán)境的約束,逐漸成就著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環(huán)境雕塑,這一階段的雕塑從緬懷歷史的角度或者是哲學性思辯的角度,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問題的深度見解,通過作品的展現(xiàn)提煉出作者對于圍繞著生活的各個為大眾所忽視的細節(jié)的揭示,表達的是對社會現(xiàn)存中一種人文的關懷。
現(xiàn)在有一種傾向,就是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大,城市雕塑越來越多,甚至有點“亂花漸入迷人眼”的地步,例如在武漢的大街小巷、新建的小區(qū)中,隨時就有可能看到一些城市雕塑,但是有許多就是“贗品”,成為了“城市垃圾”。那么,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陳德新分析,一段時期大量充斥我國大中城市的各種文化廣場雕塑,有一些就只是其外表和形式上的模仿,這類作品現(xiàn)在自然顯得蒼白無力,是一種倒退和減法的回歸。西方世界大量代表工業(yè)社會發(fā)展的城市抽象雕塑,作為發(fā)達國家的精神文明產(chǎn)物和形象資源,對國家和城市都具有一定的代言性質,但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xiàn)了某些盲從,造成中國的文化過多模仿、追隨西方的現(xiàn)象,這種附庸風雅的追求、作用于長官意志、昧著良心的藝術鉆營分子,使城市雕塑變成賺取利潤的商品。但也應該看到,近年中國一些城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可圈可點的雕塑。
城市雕塑是城市之榮耀
城市雕塑是一城市之符號,但一旦成為藝術精品,就有可能成為城市之榮耀。2006年10月,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來華訪問期間,在武漢安排參觀的主要是兩個地方——“神龍汽車”和“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但是在參觀途中,他特停車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親自爬上幾十級的臺階仔細欣賞“李白放鷹”的雕塑,并再三轉達對雕塑家陳德新先生帶出問候,留下一段傳奇佳話,這既說明了一位法國總統(tǒng)“天生”對城市雕塑有一種情結,又是中國城市雕塑界的一大幸事。
那么,一位西方國家的總統(tǒng)為何偏愛中國的一件城市雕塑?是機遇、還是巧合?
陳德新解秘了其中的機緣,他介紹,法國人重視城市雕塑有其深厚淵源,去過法國的人都知道在法國城市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很精美的城市雕塑;美國著名的“自由女神”雕塑就是法國送的禮物,其原像現(xiàn)在還在法國。法國人本身除了有重視城市雕塑的傳統(tǒng)外,還在于希拉克總統(tǒng)對中國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對唐代詩人李白有很深刻的了解和熱愛,據(jù)悉,他參觀“李白放鷹”雕塑時還從西服口袋里掏出眼鏡來仔細看,是在武漢參觀期間唯一掏出眼鏡看東西的,可見對這雕塑的重視,而且他當時還用法語朗誦李白的詩歌,可見其癡迷;希拉克還說,李白的詩歌影響了很多法國人,包括他自己;除此之外,還在于希拉克總統(tǒng)對武漢城市的熱愛。
據(jù)悉,自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李白雕塑”后,就曾兩次請現(xiàn)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轉達對陳德新先生的問候,并用了“敬意”二字。陳德新先生得知后當然感到榮幸,但他認為,法國總統(tǒng)能關注一座雕塑,也更是武漢這座城市的榮耀;在中國城市中,就是缺少以雕塑為榮的城市,而在國外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撒尿男孩”、意大利羅馬的“母狼”、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和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等等就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雕塑,他們都以此為榮。
城市雕塑要保護和創(chuàng)新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和城市的雕塑的增多,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城市雕塑時常遭受破壞,例如舊城改造中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雕塑就被拆掉了,一些偷盜城市雕塑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因此加強對城市雕塑的保護也應提到日事議程。
對于如何保護好城市雕塑陳德新先生建議:在舊城改造中對一些舊的城市雕塑要先鑒定后,再決定是否拆遷;同時,作為業(yè)界保護城市雕塑首先要做到自我保護,例如銅雕塑中的筷子、數(shù)字、拐杖和手指等等就可以抽象些,就可以和身子聯(lián)系在一起,以防被盜;其次是要提高市民的素質,在這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對城市雕塑的宣傳力度,讓市民和游客特別是外來人員知道城市雕塑的重要意義。
有人這樣說:國家興,則城市興,城市興,則雕塑興。城市雕塑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它在傳播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藝術方面,都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保護城市雕塑也就是傳播城市精神和保護城市文化。但現(xiàn)在城市建設中有“千城一面”的傾向,一些新的城市雕塑中也要防止“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在保護好城市雕塑彰顯城市個性的同時,城市雕塑的創(chuàng)新也十分重要。那么,城市雕塑該如何創(chuàng)新?
陳德新先生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談了幾點認識:首先是雕塑的內(nèi)容要挖掘城市文化,例如“李白放鷹”雕塑就是挖掘李白在武漢生活的一段典故;其次是創(chuàng)作形式可以豐富多采,但要與時俱進,例如現(xiàn)在關于楚文化的題材就很多,如果能將奧運題材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奧運火鳳凰”就是從這個創(chuàng)意點出發(fā)的;再次就是作品擺放的位置要很顯著,作品內(nèi)容最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模恍┯械胤教厣蛡€性的雕塑最好擺放的在城市中心或者景區(qū)中心,便于市民和游客參與共享,例如赤壁市的“周瑜雕塑”,周瑜作為“三國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雕塑的選點就很重要,它不僅應成為赤壁市的一標志性“符號”,而且應成為長江沿線一著名景點。
城市雕塑是城市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城市雕塑也應是建筑的一部分,那么,城市雕塑怎樣將城市凝固成華彩的樂章?陳德新先生介紹,城市雕塑是一個公共的藝術構筑物,雕塑大了,實際上就是一個建筑。例如美國的自由女神高約百米,可以坐電梯上去,這種藝術建筑就是有建筑感的大型雕塑。精美的城市雕塑有時就是一座城市的標志,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內(nèi)涵和品位,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是藝術地記錄城市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全市人民的寶貴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城市雕塑既能豐富城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又能為人民提供難得的精神享受,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新亮點;更希望大家都來關心保護熱愛城市雕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