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去年快遞業增長60% 用工荒問題亟待解決
時間:2014-02-13 18:49: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春節期間,由于全國各地物流、快遞公司陸續進入“休眠模式”,讓很多習慣網購的年輕人心癢難耐。據中國新聞網消息,面對潛力巨大的春節市場,雖然不少品牌商家、淘寶賣家在春節期間依舊營業,但是由于合作的快遞公司放假,為了保證時效將春節期間的訂單全部轉發EMS、順豐速運。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EMS在多個地區啟動應對高峰預案;順豐則在今年大年初三(2月2日)以后,全網收件量井噴式增長,較去年春節同期增幅高達70%。EMS、順豐速運雖為國內快遞龍頭企業,約占全國快件量市場份額兩成左右,但春節期間僅靠這兩家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春節過后,快遞業又將迎來快件井噴的態勢,用工荒問題凸顯。中國青年報記者登錄幾家大型招聘網站發現,各大快遞公司都登出了招聘快遞員的信息,其中不少公司打出“急聘”、“高薪”等字眼吸引人才。然而,即便一些公司給出月薪逾8000元的招聘條件,仍在短期內招收不到足夠的快遞員。

  快遞行業缺人現象并不是因為春節“休眠模式”的結束而爆發的,快遞企業缺人狀況長期存在。以湖北省為例,據《楚天金報》報道,今年全省物流業的缺工在10萬人左右。湖北省物流協會副秘書長伍從明表示,“我國物流業還處于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的階段,物流業未來的缺工數還會更大。”

  在近幾年的“雙十一”網購熱潮期間,快遞公司也幾乎連年上演“搶人大戰”。據《工人日報》報道,在當前的快遞行業中,直接就業的人員達到210萬,間接帶動的就業人員可達240萬。快遞企業是物流行業的終端部分,其“搶人”的現象反映了物流行業的用工荒。然而,一些快遞公司總是在有員工缺口的情況下才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臨時招聘,這種缺乏規劃的招聘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公司與員工訂立了勞動合同,但由于雙方聘用與被聘用關系過于簡單和不規范,也使得員工的流動頻繁。

  在倉促的招聘之后,很少有企業對新來的員工進行系統的職業培訓。這些企業認為人才培訓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人才培訓得技術越高,流失得越快。因此他們不重視也不愿意進行人才培訓,“只使用,不培養”已成為普遍現象。對員工來說,如果自身的知識技能長期不能得到提高,員工就會認為企業所能給予的發展空間有限,理所當然地另謀高就,尋找真正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企業。

  在1月6日召開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92億件,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業務量同比增長60%,最高日處理量突破6500萬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430億元,同比增長36%。

  與快速發展的快遞業務相對應的,是快遞人員需求量暴增。這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與淘寶網創始人馬云的一番對話中可見一斑。馬云列舉出幾個驚人的數字:“我們認為如果解決未來的3萬億到10萬億的(網絡購物)銷售額,中國大概每天要有3億只包裹,光是從物流業來說,中國還會增加850萬就業人口。”

  有專業機構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物流業每年需新增就業人員約140萬人。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物流專業每年的畢業生僅40萬人,近5年也不會達到飽和狀態。而且,我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學歷水平、高級技師人員比例等遠低于全國各行業的平均水平。

  人才缺口巨大、人員流動頻繁和素質良莠不齊直接導致了快遞業問題頻出。中國青年報近期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82.0%的受訪者曾因快遞而感到“糟心”,53.6%的受訪者對快遞的服務質量不滿意。目前快遞的主要問題在于:“暴力分揀,貨損或太臟”(19.4%)、“消費者利益受損無處投訴”(18.5%)和“送貨速度慢”(13.3%)。此外,泄露個人信息(10.3%)、出現問題經常推卸責任(9.6%)、送貨員態度不好(9.6%)、快遞員身份缺少統一明確標識(6.2%)等方面也頗受詬病。

  據《工人日報》報道,完善的激勵機制才是調動快遞業員工積極性的關鍵環節。要想對員工進行激勵,必須使用和職務內容相關的激勵因素。只有激勵因素得到改善,員工的積極性才能不斷提高。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應改變傳統的薪酬方式,將薪酬作為激勵要素,以一種更合理的薪酬體系來平衡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之間的關系。此外,快遞企業應該深入了解人才就業的動機,通過多樣性的激勵因素來留住人才。

  在中國青年報的民意調查中,要提高快遞的服務水平,受訪者認為首先應“提高快遞員待遇”(24.6%)。接下來依次為:提升快遞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18.1%);出臺相關法律保障消費者利益(12.0%);打擊倒賣隱私等灰色域(10.9%);快遞公司要加快轉型,提高管理水平(11.2%)等。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