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王謙今日(10日)指出,流動人口享受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比戶籍人口差,主要原因是自身意識及制度障礙。王謙指出,現在對準確的數據還正在調查中,所以明年首先要在40個城市做一些基線調查。
衛計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王謙今日(10日)指出,流動人口享受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比戶籍人口差,主要原因是自身意識及制度障礙。
國家衛生計生委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合理用藥主題宣傳活動和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有關情況。
針對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所存在的問題,王謙指出,整體上說,流動人口比當地的戶籍人口要差一些,究其原因,一是流動人口自身對于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意識還差一些。
二是現在給流動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偏弱,對一個城市來說,大量外來人口涌入,目前基層的服務能力設計還是按照戶籍人口規模來設計的,這是提供服務能力不足。
三是制度障礙,比如經費保障,現在很多地方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按照國家要求,是按照常住人口,所謂常住人口就包括這些外來人口在內,但實際上很多地方還是按照戶籍人口的規模來安排投入。
因此,王謙認為,這樣對于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提供的就不足,“因此就我們現在了解,流動人口享受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比戶籍人口是差的。”王謙指出,現在對準確的數據還正在調查中,所以明年首先要在40個城市做一些基線調查。
另外,王謙指出,流動人口對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可能在不同方面也會有一些差別,“為什么基本公共服務按照國家的規劃是11大類43小項,我們對流動人口也打算先擇其中的重點來推進,比如建立居民的健康檔案,比如說預防接種方面先做起來,比如一些老年方面的疾病,在流動人口當中至少不是最急迫的,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王謙認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是跟整個服務管理工作相聯系的。比如異地辦理相關證明,技術上、信息網絡的溝通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但對于流動人口具體信息的掌握,仍然有掌握不全、掌握不準的,這是工作需要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