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目前土地的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城市中大量流動人口工作生活,卻不能享受到城鎮身份以及福利,這會引起很多社會矛盾。”作為當前熱點話題,昨日,范保群抵達武漢后,接受本報專訪,對城鎮化問題從多個方面解析。
土地的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
“第一個新型城鎮化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人的城鎮化。”范保群表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當中,必須解決好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的問題。因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當中,農民必然會轉變為市民,農村土地也將轉變為城市土地,“也就是說,地和人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緊密聯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但現實卻是土地的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范保群列舉了一系列數據,1996年中國城市建成區總規模為20241平方米,2011年這一數據增長至43603平方米,擴大2.2倍。但城鎮人口僅由3.7億增長至6.9億,增長1.8倍。“土地先城鎮化了,但是人的城鎮化進程比較緩慢”。
此外,在我國城鎮人口中還包含大量流動人口,在城鎮中工作生活,但制度上不是市民。
范保群認為,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必須做到解決現有城鎮定居人口以及未來新增城鎮人口生活需求以及流動人口市民化需求,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到以人為本、公平公正。
城市應大小并重協調發展
目前,在我國一個突出的矛盾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非常不均衡,大城市就像吸資源的黑洞,把資源都吸到大城市,造成很多中小城市發展緩慢,缺乏后力,而大城市本身也存在“大城市病”等諸多問題。
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型城鎮化不需要發展城市群。范保群表示,“從過去超大型單一的大城市,發展到由一個主體引擎核心的大城市帶動小城市,形成城市群,這仍然是新型城鎮化大小并重、協調發展。”
另外,范保群還強調新型城鎮化必須要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低碳綠色的城鎮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