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開始,濟源連續3年召開高規格、大規模的城鎮化會議,從“城鎮化”,到 “新型城鎮化”,到“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會議主題一次次調整、提升,透露出濟源城鎮化正一步一個腳印,拾級邁上新的臺階。
秉承“大氣、秀氣、靈氣”的發展理念,濟源的城市一天天美麗起來。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在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節拍中,“美麗濟源”在愚公兒女的眼中也越來越清晰。如何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全面、更均衡、更精細化、更高品位的城鎮化,如何實現城市的規模拓展、人口擴容、承載力提升、輻射力增強,成為擺在濟源決策者面前的重量級課題。
濟源市委書記何雄說,新型城鎮化最關鍵的是人的城鎮化、農民的市民化,只有讓農民進城、進社區后有房住、有活干、有保障,才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城鎮化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真正實現身份的轉變、觀念的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根據統計部門的統計,去年河南省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39.1%,濟源市達到36.9%,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何雄書記介紹到,濟源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得益于富士康等大型企業的入駐。農民到產業集聚區、到企業務工,每月都可以領到工資,是見效最快、最穩定的增收模式。加快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以此來增加收入。
新型城鎮化最關鍵的是人的城鎮化、農民的市民化,只有讓農民進城、進社區后有房住、有活干、有保障,才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城鎮化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真正實現身份的轉變、觀念的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2013年濟源財政將列資13198.06萬元,用于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其中1200萬元用于精品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獎補和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重點打造10個精品園區;1715.8萬元用于畜牧養殖產業發展;350萬元用于蔬菜及蔬菜制種產業發展;400萬元用于煙草產業發展;400萬元用于特色產業發展獎補;100萬元用于水產養殖基地獎補;200萬元用于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建設。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 另外,為了全力提升濟源市現代農業保障水平,今年,將安排4895萬元用于農業項目建設。
濟源已經有了明晰的新型城鎮化奮斗目標——到2015年,城鄉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層次清晰、核心突出、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化率達到60%,城鎮人口接近50萬人,主要經濟指標人均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產業集聚、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2020年,新型城鎮化取得顯著成效,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濟源市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得如火如荼,特色小城鎮建設嶄露頭角;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風生水起,城鄉一體化的和諧畫卷次第展開……濟源城鎮化建設已闊步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