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1 20:45:32
來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作者:王忠先
在特色城鎮化建設中,通化市圍繞“兩軸、兩區、一帶”格局,全面加強特色城鎮化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通化。
著力加快“兩軸、兩區、一帶”規劃。“兩軸”是以公鐵交通干線串聯起來的梅通集城鎮發展軸和通快城市發展軸。梅通集城鎮發展軸是以通化市為主中心,以梅河口為副中心,以柳河鎮、三源浦鎮、二密鎮、清河鎮、頭道鎮、太王鎮為重要節點,對接長吉都市區。通快城市發展軸是以通化市為主中心,以快大茂鎮為副中心,以五道江鎮、鴨園鎮、鐵廠鎮、金斗鄉等為重要節點,對接環渤海經濟圈;“兩區”分別是通化都市區、梅柳輝經濟協作區;“一帶”是鴨綠江旅游生態發展帶。
著力構建“產城一體”的發展平臺
加強產城統籌,把開發區、園區作為推進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的重要平臺,加強承載增量、集聚企業、龍頭帶動、產業衍生“四項能力”建設,在基礎設施、功能提升、項目集聚、體制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今年,通化醫藥高新區力爭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突出抓好醫藥工業、生物科技、長白山藥谷、興鋼新區、機械制造、鎂合金、保健品、循環經濟、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10個重點特色園區建設。建設“通梅經濟走廊”、“通梅集城鎮發展軸”和“梅柳輝經濟協作區”,支持縣(市、區)建設各類特色產業園區,支持重點企業獨立建設產業園區。與此同時,依托通梅城鎮發展軸規劃建設通化三源浦城港經濟帶,將其打造成為特色園區的承接帶、生態綠色的景觀軸、現代產業的示范區。
著力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按照通化都市區“一主二輔四組團”的總體構架,以完善功能、優化布局、提升品質為重點,加快把主城區打造成為通化都市區的核心區;以推進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市政建設一體化為重點,加快把二道江城區、快大茂城區打造成為通化都市區的輔城區;以快捷交通為紐帶、資源稟賦和地域優勢為依托,加快把五(道江)鴨(園)鐵(廠)組團、二密組團、金斗組團、三源浦組團打造成為通化都市區的拓展區和特色功能承載區。今年,市區城建計劃投資43億元。加快棚戶區改造,拆遷82萬平方米,開工建筑面積134萬平方米。繼續實施“暖房子”工程,完成周邊改造及收尾工程77萬平方米,對“暖房子”工程進行后續維護管理。全線貫通濱江東路,新建濱江西路江北段堤路工程,升級改造二道江鋼城路、東山路,建成江南新區和金廠鎮12條路網。開工建設江南新橋,對4座渾江主橋進行設施升級和景觀改造,翻建城區3座危橋。實施31條主次街路綠化美化改造提升,推進濱江沿河、街路巷路亮化升級和照明設施改造。實施老城區三期供水管網及附屬設施改造工程,新建二道江區凈水廠,改造城市給水環網。實施水利工程382項,新增變電容量70萬千伏安、集中供熱能力320萬平方米,建成“氣化通化”、“數字通化”等資源保障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
著力發展特色縣城和小城鎮
推動縣城擴容和城關鎮、中心鎮發展,增強承載力、帶動力。今年將高標準建設5個縣城,升級改造水、電、氣、熱、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功能,提高公共服務和人口吸納水平。加快節點鎮和特色鎮、中心鎮建設,培育發展一批工業強鎮、商貿大鎮、旅游名鎮、民族集鎮。同時,加強農村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有序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積極推進城鄉雙向一體化試點,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土地、社保、住房、教育、衛生相互銜接的措施,爭取在土地流轉、農民進城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預計到2017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
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生態立市,推行綠色、循環、低碳生產生活模式,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加大生態系統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相互協調、同步發展,打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今年,將實施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開工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第二個十年綠美規劃和“三北”防護林五期規劃,已經啟動“增綠添彩”工程,將植樹造林10萬畝,綠化標準化村屯39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