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報告用較大篇幅總結了5年來有關民生的犯罪問題。報告還將查辦影響“城鎮化”建設的犯罪,寫入了今年的工作安排。
【民生】注重查辦影響城鎮化犯罪
“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等詞匯寫入了今年的最高檢察院工作報告,報告專門用較大篇幅總結了5年來有關民生的犯罪問題。在對2013年工作安排上,報告將民生放到了第一點,要求“注重查辦”阻礙城鎮化建設的犯罪。
報告稱,要注重查辦和預防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建設等領域的職務犯罪。依法懲治危害農業生產、影響農村穩定、侵害農民權益的犯罪,保障新農村建設。
報告稱,要依法懲治危害民生的犯罪,突出查辦征地拆遷、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職務犯罪,深入持久開展查辦危害民生民利瀆職侵權犯罪專項工作,嚴懲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犯罪。
報告顯示,5年來,檢察機關共起訴制售假藥劣藥、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立案偵查問題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毒膠囊等事件背后涉嫌瀆職犯罪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465人。
【反腐】
950廳局級“蛀蟲”被查辦
5年來,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案件165787件、218639人,其中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13173人(含廳局級950人、省部級以上30人),對19003名行賄人依法追究刑責。
同時,檢察機關嚴肅查處執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職務犯罪,立案偵查行政執法人員36900人、司法工作人員12894人。會同有關部門追繳贓款贓物計553億元,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6220人。
此外,檢察機關著力加強反瀆職侵權工作。立案偵查瀆職侵權犯罪案件37054件50796人,其中重特大案件17745件。
【公信】
重點糾正刑訊逼供量刑不一
新刑訴法于今年實施后,群眾對司法公正和權益保障有了新的期待。報告稱,在懲治犯罪的同時,檢察機關更加注重保障人權,重點監督糾正刑訊逼供、濫用強制措施、量刑畸輕畸重等問題。
報告顯示,檢察機關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偵查機關立案118490件;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56248件。對偵查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177819件次;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24178件;對刑事審判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34636件次;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的違法情況提出糾正意見110656件次:糾正超期羈押1894人次。
延伸閱讀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池強——
嚴格把關證據合法性
昨天,北京團代表審議“兩高”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池強表示,檢察機關對證據的審查力度要加強。
池強說,檢察機關要緊緊圍繞國家社會發展開展工作,從維護社會穩定,打擊金融詐騙、侵犯知識產權、非法集資等犯罪,維護經濟穩定以及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方面,加大查辦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的力度。
池強說,檢察機關承擔著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雙重職能,當前影響社會治安、社會秩序的執法犯罪比較多,公眾希望檢察機關批捕或者起訴犯罪的要求也比較強烈,“公安機關抓了人就希望檢察機關批捕和起訴,認定他有罪”。
池強話鋒一轉,“但今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審查案件、保障人權的程序做了許多明確的規定——對于收集的物證、書證不符合證據程序的,可能影響司法公正的,又不能佐證或者做出合理解釋的證據應當排除。”他說,“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在法定調查證據合法性時承擔證明的責任,對證據的審查力度要加強。”京華時報記者文靜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