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可以順應的,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著千差萬別,所以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當我們遇到了那些與我們不同的思想行為的時候,當我們想要去改變他人的思想或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和理解的時候,首先,你所要做的就是去順應對方。遇到爭議的時候,要讓自己冷靜,把那股火氣壓下去,然后嘗試著去順應對方,接受他的觀點,認可他的想法。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重新來看待這件事,你就會明白對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選擇,也就能夠理解他的行事目的和動機。你在認可對方的同時,對方也就自然而然的先從心理上接受了你。在此基礎上,你再去用你的想法和觀點影響他,對方就相對容易接受。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是有理有據,合情合法的,那么對方也就會對你心悅誠服。
所以,要改變一個人,就要先試著讓你自己“變成”他。可是現實中,很多人不能理解這個道理,認為只有采取強硬、暴力的手段才能讓對方低頭,有的即使理解了也無法壓制自己的暴躁和虛榮。其實這種做法不但愚蠢,甚至會害人害己。不管是一個個人,還是一個團體,乃至于一個國家,當你在處理自身與外部關系時,倘若只用強硬的態度來面對,用冷漠、暴力和威脅來壓制對方,迫使對方聽命于你、順從于你,那么你收獲的不會是威信,也不會是信服,只會是一個“定時炸彈”。也許此時,你看到的是對方的服從和諂媚,你以為自己很成功、很高興,可是你卻沒有看見對方內心深處對你的不滿和排斥。冰冷的態度和暴力的手段是無法真正溫暖一個人的,對方的心永遠不會向你敞開,只會存在著更深的芥蒂。他的心中充滿了反抗,如果有朝一日,他具備了這個反抗的能力,自然就會竭力反擊。照此看來,你非但沒有如愿的改變對方,最后還會受到傷害,或許同時兩敗俱傷。這種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實在是下下等的。我們要做到最好,最完美,不但達到了目的還要舒心快樂,那么就去學習水的處世哲學吧。
水是順應萬物的,于是,萬物也都接受水。
因為水的“不變隨緣”,所以生命接受水,大地接受水,山川河流接受水,樹木花草接受水,飛禽走獸也接受水……其實,在兩方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關系。接受與被接受,順應與被順應,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你接受了對方,順應了對方,另一方也就會去接受你、順應你。有時候,我們會感嘆現在的人冷漠麻木,人心不古甚至以怨報德。的確,同過去比較起來,我們現代人確實變得有些冷酷。但是,不要對我們失去信心,因為人類的本性還是善良的,人性的光芒永遠都不會消逝。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你主動地去親近一個人,勇敢地脫掉虛偽冷漠的外衣,那么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講,對方一定會感動,就算他外表還在堅持,還在為了“面子”撐著,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溫暖的。不要氣餒,也不要失望,當你堅持這么做下去,就一定能用真心來打動一個人,能破除他內心的冰層。只要他是一個普通的、正常的“人”,那么他的內心一定是會有感應的。這樣你就能夠真正的走進他的心靈,去影響他,甚至改變他。
當世人都在感慨、埋怨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多么不可逾越的時候,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沒有人可以輕易走進另一個人的內心,然而也沒有人的心門是永遠封鎖著的。就看你是不是愿意去完成這項需要耐心、信心和誠心,具備隱忍、包容和毅力的工作。這件“工作”不易做,但是最終回報給你的會是最美好的情感。
生活中,我們最為推崇的情感不外乎“親情”、“愛情”、“友情”,能夠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那么就能夠獲得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麻煩,遇到的壓力和阻礙,不管它是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是社會環境中的,本質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微妙復雜,人際關系的處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哲學。
那么,你是不是很善于處理親人、愛人、朋友之間的關系呢?你們之間的相處是不是輕松融洽呢?在一個家庭中,有父母,有愛人,也有子女,現在很多家庭存在著一些危機,剪不斷,理還亂,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現代社會幾乎存在于所有家庭中的一個困惑。父母不理解子女的做法,子女又反感父母的觀念和約束。兩代人之間的分歧不僅表現在著裝、飲食、作息時間、興趣愛好,甚至在信仰崇拜、對于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道德規范的要求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和沖突。有的父母經常很苦惱,不知道要怎么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他理想中的“好形象”,許多子女也在抱怨他們的父母思想太保守,太固執,不理解他們,不跟他們交流……于是,兩代人之間不但沒有辦法彌補這道裂痕,橫亙在他們中間的鴻溝甚至越來越寬。
一些夫妻之間,也存在著深深的矛盾。夫妻之間的感情,不僅有愛情,還有親情。在一個家庭中,夫妻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發展。然而,在很多家庭中,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爭執與冷戰,處理不好關系,總是認為自己的婚姻家庭不美滿,自己的愛人缺點一大堆,時常后悔當初選擇失誤……然而,看看這些夫妻矛盾的癥結之所在,就會感到奇怪了,因為大多數夫妻之間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沒有什么原則上的大錯誤。很多摩擦都是起于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甚至是誤會,是“無理取鬧”。那么,為什么曾經愛得一塌糊涂的兩個人此時會為了一些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
當“親情”、“愛情”發生了失誤,友情就是安慰你心靈的一劑良藥,可是有些人,他們的友情卻是一片空白。在人生中,友情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在友情的天平上,你和他人是平等的,你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和諧互助的關系,朋友不同于親人,不會因為血緣的關系而不可分離,朋友會離開你;朋友也不同于愛人,夫妻之間有法律上、道德上的保障和支持,與你有了一道根深蒂固的圍墻。寬泛的講,我們與人交往,五湖四海皆兄弟;往深里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一旦朋友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那么你在社會大環境下就會感到壓力和苦悶。朋友之間同樣存在著矛盾分歧,曾經稱兄道弟的朋友可能為了某些利益出賣了你、背叛了你,也有一些朋友之間,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了彼此……
所以,現在很多人感慨,做父母不易,做孩子也不易;做丈夫不易,做妻子也不易;做朋友不易,做敵人也不易……其實,這只是在于你怎么去處理在各個身份中的關系。
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權威有多大,在對待這些關系的時候,還是要先學會水的“順應”。父母不要認為你在孩子面前就應該保持一個高大威嚴的形象,不要去命令孩子,也不要打罵責罰孩子,你要了解孩子的情況,要了解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那么首先,你就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立場,接受他的生活方式,接受他的“小圈子”,接受他的思想觀念……聰明的父母會從這個“接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根本癥結,找出那些矛盾的因由,并從根上著手,來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而不是去否定他、強制他。當你去順應孩子的時候,孩子是樂于向你敞開他心靈的大門的,在順應的過程中,你自身的思想觀念也會變得更加可觀、更加理性、更加全面、甚至更加人性。這時,溝通就變得不再困難,父母與子女之間都能夠將各自對于某些事情,諸如人生處世、學業事業上的經驗、捷徑、態度、方式、感悟平等交流,相互影響。當父母與子女之間達成了這樣一種境界,形成了默契,那么你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更加牢固、更加高大,同時,也會得到子女發自內心的尊敬欽佩和熱愛。
想想看,一個做父母的,當你的子女有了令你欣慰的變化時,當他們更加愛你時,正是因為在最開始,你像水一樣和緩溫柔,順應包容,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去接受,所以,最終你的付出也如一汪泉水,流進了子女的心靈。
在愛情的城堡中,愛人之間的關系,不會像血緣關系那么自然真實。在現實生活中,愛人之間總是有一種“爭競”的心態,總是想讓對方服氣自己,所以愛情總是那么容易因愛生恨、反目成仇。矛盾在所難免,因為有分歧就會有矛盾,人與人之間又必然存在著分歧。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驚慌失措,也沒有必要橫眉冷對,更沒有必要分出個勝敗得失。愛人之間總是很微妙,在大多數愛情關系中,誰都不愿做那個第一個低頭認錯說抱歉的人,似乎認為誰要是先說了“對不起”,那么在日后的相處中就會永遠抬不起頭,永遠讓對方壓制著自己……其實這種心態真的是很愚蠢,也很盲目。試想,兩個相愛的人,要一同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要攜手共同拼搏創業,當你們共同面對挫折和困境的時候,你們的生命線便交織在了一起,這是很珍貴、很難得的緣分,在緣分的天平上,又怎么會有高低、得失之分呢?所以,不管在婚姻愛情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丈夫要去順應妻子,不要擺出一副“大老爺們兒”的姿態,不要用大男子主義來壓制妻子,而是要用真正男子漢的寬容和忍讓來對待兩人之間的矛盾。如果你能夠像水一樣,去順應你的妻子,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問題,去思考,那么你就會理解她的選擇和觀點。即便這種選擇和想法有錯誤,是負面的,那么你也不會再任由自己發泄一時的暴躁和怒氣,克制自己的沖動,夫妻之間的戰火就會被體貼和感動的細雨所澆滅,在妻子的眼中,你的涵養和寬容會讓她聰明起來,讓她更加愛你。
妻子同樣需要效仿水的性格,當你們產生了分歧、誤會、沖突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冷靜可以使你客觀地分析當下的狀況,讓你接下來所作的選擇能夠使事態往最好的方面發展。同樣,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考慮,你就會體會到對方的艱難與不易,也就不會太過自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你想要改變對方的不當之處,要從“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做起,而不能劍拔弩張、指責命令。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真的采取了拒絕、對抗的方式來改變對方,那么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是巨大的,損失是巨大的,于是傷害也是巨大的。相反,倘若你真的能夠以隨順的態度去接受,去面對,建立一種正常的溝通交流,用心靈來溫暖心靈,用真情來改變一個人,那么夫妻之間就有了一種恩情,雙方懷著恩情之心,感激著對方,報答對方,那么愛情也就得到了升華,婚姻也上升到一種高尚的境界。
對待朋友也是如此,要用水一樣的大度和順應去面對。
不管這個人是你的知己,還是你的同事,也許你們之間只有點頭之交,也許你們只是因為一次合作而認識,也許你們曾經是朋友,可是彼此傷害過,也許你們曾經因為利益的驅使而分道揚鑣,也許這個人是你生意場上的對手,也許你們之間的芥蒂大于友好……只要我們身處社會中,就必然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于是,我們身邊也就有了除親情和愛情之外的各種各樣的關系。或許同工作有關,或許同興趣愛好有關,或許同某一個特定事件有關,或許同某一場合有關……身處這個社會中,我們所面對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小家庭、小環境,而是一個更大的、更復雜的環境。許多人認為,我們跟社會這個大的“公共場所”中形形色色的人們沒什么關系,生活沒有交集,所以旁人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即使有或多或少的接觸,那么在雙方關系中也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職責。我們總是認為,只有對待家人和愛人,以及感情很深的朋友的時候,我們是有責任的,對其他人就不再有“責任”的約束了。
可是社會的發展,個人生活的正常進行,正是由于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當我們面對社會中其他成員,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甚至是面對萍水相逢的人,也應該有一種平和真誠的心情。學做水的品性,溫和謙遜,低調隨和,寬容順應,善解人意。如果你具備了這樣的氣質和品德,那么不管走到哪兒,你都會像春風一樣把溫暖帶到哪兒,周圍的人們又怎么可能不喜歡你,不愛戴你呢?所以,如果你想要讓對方理解你,你就必須先去理解他;你想要改變一個人,同樣就要先把自己變成他,先去做他的朋友。否則,對方會有一種對立感,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所作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讓他有所防范,產生抵觸、排斥和不滿。
要影響一個人,就先從認可他、接受他開始吧,像水一樣,想對方之所想,思對方之所思,站在對方的立場,跟他成為朋友。然后慢慢改變他,用真善美的思想去引導他,最終把他存在的問題、雜質和污垢沖刷得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