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財經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很高興參加第五屆(中國)世界環保大會,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當前中國的經濟正在企穩向好,世界經濟一直處于緩慢復蘇之中,明年的經濟會比今年略好一些。對于未來的發展路線,肯定離不開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精神。我發言的題目是搞好“五位一體”大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這樣的思想,我講四點體會。
第一、十八大將經濟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就宣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已經發展到了“五位一體”,這是發展觀的深刻變化。明確要求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其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發展理念是否真正能夠轉變,關鍵在于各級政府的執政理念能否轉變,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思想,把突出GDP增長轉變為突出民生的改善,只要我們徹底摒棄高消耗換發展的老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隨著生態文明不斷建設,藍天、綠水、青山將離我們不會遙遠,人民的福祉將會不斷提高。
第二、城市化將是推進我國經濟發展主要動力。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準。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不高,2001年我國的城市化率為51.3%,但是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我國城市人口當中還有兩億六千多萬城市流動戶口,如果扣除這個流通人口,實際城市化率不到35%,遠遠低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韓國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90%,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鄧小平曾經提出,我們到2050年要建成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今后的38年中,我國的城市化率應該每年以1.5%到2%的速度增長。城市化的實質就是要創造非農業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在城市安居樂業。因此,加快城市化就意味著要加快各種產業的發展,城市化將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房地產業和綠色環保型的工業企業都有廣闊的發展天地。
第三、城市化要重心向下。我們必須反思過去城市化的經驗和教訓,要推進城市化絕不可以一味發展大城市,必須重心向下,著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小城鎮發展,把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城市發展與配套的工業、副業、醫療、文化、教育結合起來,要讓千千萬萬個小城鎮曾經山川秀美、經濟發達的地方,為人民創造更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第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兩型社會”,加強產業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必須突出“兩型社會”建設,城市節約型和環境美好型,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的約束會越來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面臨著轉型,從過去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方式轉變,因此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大布局就必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其最終目的就是建成真正的兩型社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