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的“錢景”在哪里?
時間:2012-10-25 09:58:04
來源:搜狐
新華網深圳10月25日電(記者 付航)“基金一哥”王亞偉入駐、獲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過百家企業獲批入區……這段時間,深圳市前海新區熱得發燙。
前海管理局經營發展處處長、新聞發言人王錦俠22日介紹,目前獲批入區已有111家企業,其中60家辦完登記注冊手續。“現在正在加快審批手續,每天的數字都會不一樣。”王錦俠說。伴隨關聯前海的一系列政策出臺,離深圳市中心不近的寶安中心區“前海概念”房產的均價抬到逼近3萬元。
前海新區地處深圳南山半島西部、珠江口東岸。在谷歌地圖顯示還是前海灣水域的地方,由填海造出了一塊14.92平方公里的土地。記者近日在現場看到,區塊大部分還是荒草叢生,挖土機、裝卸車、泥頭車和大卡車來回穿梭,帶起塵土一片。外海堤旁甚至還有漁船停靠棲息。廣深沿江高速路的骨架已經成型,它將在前海灣前貫穿而過,通過深圳市內的深港西部高速通道連接香港。
就是這一塊地,被稱為深圳未來的希望。
按照規劃,前海被賦予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的引領區的定位。到2020年,前海將建成基礎設施完備、國際一流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成為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左右。
這一宏大的目標,不禁讓人想起深圳這座城市發展的軌跡。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深圳從當年的小漁村一舉躍升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深圳人希望再次在空白的紙上描繪出絢爛圖景。同時,依靠加工制造業和對外貿易起家的深圳,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在經濟競爭賽中逐步掉了隊。前海肩負著尋找產業升級出路的重擔。也因此,國務院2010年8月26日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被視為深圳的重生。
不過,前海卻未必能一路通暢。與三十年前的深圳起點不同,如今的前海周圍遍布利益群體和競爭對手。單看改革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武漢城市圈、湖南長株潭城市群、重慶、成都等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人們疑慮,當各地都有改革新區,前海這座“特區中的特區”,憑什么能受市場如此追捧?
答案還是在香港。“我們把香港元素視為前海發展的基石、精華和靈魂。”王錦俠曾對媒體如此表示。比鄰香港,是前海相對其他改革新區最為獨到的優勢。
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依然具有內地無可比擬的優勢。更由于融入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成為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正積極做大離岸人民幣投資市場。
在今年6月29日公布的國務院支持前海先行先試的22條政策中,囊括了支持前海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探索試點跨境貸款,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的準入條件等,指向非常明顯深圳已經在香港第一波制造業轉移的浪潮中嘗到甜頭,如今則期盼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第二波轉移潮。僅最近,前海已經連續在7月和10月前往香港舉行推介會。目前,在獲批入區的111家企業中,港資企業約占四分之一。
這恰好與港資金融企業北上的愿望吻合,也迎合了境外與境內人民幣資金池雙向流通的市場期待。包括東亞、惠理集團、匯豐、恒生、新世界、新鴻基金融等在內的37家企業已與前海管理局簽署意向與合作協議,簽約總金額達2200億元。
不妨預測前海“錢景”:短期而言,可以套取境內外利差,在人民幣國際化舞臺上扮演香港配角;中期而言,迎接香港現代服務業轉移,接續加工制造業內遷的趨勢;長期而言,與現代服務業伴隨的政府管理機制改革創新,或許更值得期待。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