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1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47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鄉村人口為65656萬人,這標志著我國大陸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而在2010年,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還分別是66979萬人和67112萬人。
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表明我們這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的農業大國,進入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這種變化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城鎮人口百分比的變化,還意味著人們的生產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將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但在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中,也要著力避免兩種“城市化陷阱”,一種是類似拉美國家的“過度城市化”,因為城市化是需要經濟發展來支撐的,拉美國家的城市化速度大大超過經濟發展的速度,造成了城市中貧民窟的大量出現;另一種是類似非洲國家的“貧困城市化”,非洲很多國家在經歷了城市化改造之后,并不能把現代文明提供給城市居民,反而使農民失去土地,造成了新的貧困。
目前,中國的公共服務發展相對滯后,不能完全適應城市化的發展速度,很多農民工在進城后并沒有享受到市民的待遇。而要真正做到讓農民工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需要許多政策措施的配合,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得以解決。以就業為例,理論上說,每兩個農民工進城,就需要新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但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是很難做到的。
現在,中國城市人口首超農村提醒我們:一方面,要防止世界各國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貧民窟大軍”。一定要扎扎實實發展經濟特別是第三產業,使得城市化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要盡快打破城鄉二元體制格局,使得已經在城市就業的農民工成為真正的城市居民,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服務,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讓他們與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
總體而言,雖說城市化的發展利大于弊,但城市化的推進也對中國經濟提出一些新的挑戰。比如,隨著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今后國內城市化進程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增速下降,加上城市人口老化,會導致“人口紅利”的持續衰減。到2025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要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的較快發展,就必須在此之前完成發展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