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城市入畫來
時間:2012-07-10 11:10:39
來源:搜狐
編者按:近年來,華鎣市城市建設堅持“擴城興市、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完善城鎮規劃、塑造城鄉風貌、打通道路骨架、拓展城鎮規模”為重點,緊扣建設川東特色城市這條主線,突出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兩化”互動發展,實施城市新區、工業園區、廣安港明月作業區“三區”聯動建設,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產業發展規模化、現代物流信息化、城市經營市場化“四化”進程,一座產業集聚、自然生態、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現代新城正悄然崛起。
每天清晨,在華鎣城區一個個花園里、樹叢間、廣場上、草坪里,活躍著一些晨練的人群,他們迎接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伴隨著輕快的音樂,或歌、或舞、或說、或笑,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7月8日,談及眼前的城市美景,天天到華鎣山廣場休閑的梅世祥老人感慨頗多:要說華鎣城區近年來的變化,那確實是太大了,城市面貌、城市環境、老百姓的生活……都比以前好多了。
一個“好”字,道出了老百姓對華鎣城市建設的滿意程度,也是老百姓對該市城市建設的最高評價。目前,華鎣城鎮面積達18.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達9.9平方公里,走出了一條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由川東小市向川東特色城市的跨越。科學規劃,繪制城市發展藍圖
藍圖,在理性思考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描繪。華鎣市圍繞建設“結構合理的工業城市、山水園林的生態城市、獨具特色的旅游城市、現代功能的宜居城市”這一川東特色城市目標,堅持以鎣城城區為重點、以中心場鎮為支撐,突出產城相融互動,著力推進城鄉統籌,推動工礦附屬城市向宜居宜業城市轉型,逐步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規劃是龍頭,是城市建設的靈魂。該市審時度勢,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城市建設發展全局,圍繞廣安“雙百”組團城市骨架目標,沿渠江方向布局城市新區、對接廣安城區,致力共建廣安經濟圈,在廣安核心圈“聚變磁場”輻射和帶動下,突破行政區域制約,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圍繞“兩化”互動、產城一體的發展思路,該市堅持“重點西擴、適度東進”的思路,積極拓展鎣城發展空間,突破狹長形態城區發展制約,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鎣城的同時,推動廣華工業新城向現代產業、現代城市、現代生活“三位一體”工業新城轉變,把廣華工業新城建成既有廠房又有住房、既有工作又有生活、既有生產又有服務、既有工廠又有商場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城區,構建資源城市轉型發展的主要支撐平臺,實現傳統工礦附屬型城市向現代化宜居宜業城市轉變。
預計到2015年,廣華工業新城將建成廣安電子產業的主要基地、配套重慶汽車摩托車產業的重要基地,成為廣安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增長極。鎣西新城將建成以教育文化區、商貿服務區、宜居住宅區為支撐的城市新區,成為新型城鎮化人口轉移的主要集聚地。預計到“十二五”末,華鎣城區面積將達到15平方公里,人口達15萬人以上,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成為以發展能源、建材、現代制造業配套和旅游業為主的廣安市副中心城市。基礎先行,提升現代城市張力
“新華大橋就是我們市民的連心橋。以后,我去上班步行10幾分鐘就可到廠門口了,再也不用像現在這樣轉兩次車了。”7月6日,家住華鎣市華龍街道辦事處射紅廟村,在該市廣華工業新城一家企業上班的禹春生,參加新華大橋開工儀式時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投資1.7億元的新華大橋系華鎣市的重點建設項目。該橋建成后,將把廣華工業新城和鎣西新城連為一體,推動該市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兩化互動”、產城一體發展開創新局面。
“如果說連接華鎣城區南北的十里長街,是華鎣市建市30余年城區發展的大動脈,那么與新華大橋同時新建的新華大道,建成后將成為支撐華鎣城市發展的另一條大動脈,華鎣城區將徹底改變目前的狹長形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鎣城。”華鎣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人王戡介紹說。
完善城市功能,必須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近年來,該市堅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原則,積極創新機制,依托投融資平臺,發揮銀發投資公司、城投公司的融資功能,加大財政投入,科學籌集資金,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僅2010年來,就投入數億元用于城區道路骨架、工業園區道路和配套管網、鎣西新城及新老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同時,該市還積極加快城區骨干道路建設,在“十二五”時期,將新(改)建新華大道、廣清路、五星路、文化路等城市道路11條、15公里,開工建設環城東路、環城西路,基本形成“一環四縱四橫”的道路骨架網絡。特色小區,提升現代城市品位
夜幕降臨,在華鎣市每個小區的廣場上,都有數百名群眾和著音樂節拍,跳起壩壩舞,這已經成為這座年輕城市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近年來,該市圍繞“再造一個新城”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了一批時尚居住區,津華新城、星星國際、豪邁國際、梧桐灣花園、華昱山景等一批現代化居住小區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之中,進一步拓展了城市規模,增加了城市的承載能力,提升了城市品位。
在小區規劃建設中,該市著力突出現代城市、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相互融合,實行商、住分離,打造集中休閑、娛樂中心和商業購物中心,實現“建設一個小區,提升一片城市價值”的目標。同時,規劃建設了南江巖、杜家坪片區、城區東部等3個城市公園。預計到2015年,該市城區綠化覆蓋率將達40%以上。
按照“依托城鎮支撐產業發展、依托產業帶動城鎮擴張”思路,該市積極推動生產要素向廣華工業新城集聚,逐步改變工業園區“孤島”現象,著力推動產城一體化發展,加快完善商務、物流、休閑等服務配套,向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工業新城邁進。保障性住房,圓困難群眾安居夢
“租了20多年的房子住,這輩子還能住上這么寬敞明亮的樓房,這在過去簡直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喲!”昨(9)日,在廉租房里安度晚年的周長書老人高興地對記者說。
隨著近年來華鎣市大批廉租房公租房的開工建設,像周長書這樣的低收入家庭的安居夢正逐漸變為現實。
在推進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中,該市初步建立了多層次、寬范圍、無縫隙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緩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為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該市科學地確定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總量、規劃和布局,優先安排廉租房項目用地,保證用地供應的持續與穩定。
在保障性住房建設過程中,該市集中力量破解要素“瓶頸”,把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從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到工程材料選用等各個環節,嚴格按操作規程和科學規律辦事,真正建成高品質工程,使百姓得到實惠。
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上,該市從戶籍、家庭收入及人均現有住房面積等三個方面進行界定,按照個人申請、社區評議、上門復核、政府審定、張榜公示、抽簽入住的“六步曲”分配機制,確保廉租房分配公平、公正和公開透明,嚴防轉租、轉借、擠占等現象發生,確保國家親民、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僅2010年以來,該市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618套、發放租賃補貼達2112戶,投資總額約1.6億元。
作者:談小林 華鎣站 周松林 邱海鷹 圖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