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京滬兩條高鐵穿區而過,地鐵亦莊線、房山線、大興線已順利通車,10號線2期與14號線正在施工,新增建城市交通要道20多條,達數百公里。兩年間,南城地區已從北京交通不便地區變為又一個通達的路網核心。
從8000多畝的大興濱河森林公園,到再造“南囿秋風”、“燕京十景”的萬畝濕地南海子生態公園,再到變“沙坑、垃圾堆等腐朽”為神奇的“山水相依、科技宜居”的園博園,山水與綠植已成為南城生態主基調。
三年規劃2900億投資,一系列人才保障計劃、企業發展計劃的推行,讓大量高新企業和尖端人才涌入南城,“城南行動計劃”行將收官,而新夢繼續——北京“創造”新南城。
【環境】
昔日垃圾場 未來園博園
樹影婆娑,溪水潺潺,空氣中始終彌漫著薰衣草的香味。
32歲的翟巧波每天早晨開車穿過南海子生態公園到亦莊開發區去上班,短短的十多分鐘是她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一路都是鮮花綠草,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什么煩惱都會被忘掉”。
翟巧波記得,這片北京市最大濕地公園的南海子公園早在三年前還是一片巨大的垃圾堆,干枯的河道蒼黃無生氣,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則臭水橫流。
10年前,她在大興區黃村買房。她親眼看到了整個南城的變化,“周邊突然就多了很多高樓,有了地鐵,有了公園,到處都是綠色,也有了人氣”。
垃圾堆化腐朽為神奇
“深十米,方圓十多公頃的巨大沙坑,堆起一個個水泥瓦礫的丘陵,白色塑料袋漫天飛舞,丘陵中散布著一些低矮的窩棚”
這是一張攝于三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地方是全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場,位于長辛店鎮永定河河道因私挖亂采河沙而形成的沙坑。
如今這個地方已被命名為錦繡谷,是北京園博園的重要景觀之一,沙石已平整,垃圾和窩棚都被綠草所代替,園博園的規劃照片上,錦繡谷更是青山、綠水、鮮花和瀑布相得益彰的世外桃源。
“我們就是要化腐朽為神奇,在垃圾堆上建起一個占地數百公頃的生態風景園林”北京市豐臺區發改委副主任李華罡對記者稱。
園博園恢復永定河濕地
“只要一刮東南風,我們全村上空都彌漫著垃圾的臭味,粉塵飛揚。”離園博園僅2公里的長辛店鎮張郭莊村黨支部書記苗長福稱,因為多年缺水,流經該村的永定河早已斷流,村里喝的水都是打的機井,“最深的都1000多米才見水,淺的也800多米”。
按照園博園的規劃,需要建256公頃的綠色生態觀光帶,圍繞園博園建設地鐵14號線等多條城市交通軌道,并逐步復建園博園區永定河的濕地。
苗長福證實,自從園博園確定在河西區后,已經陸續有多家開發商到村里來談商品房開發,“到我們這樣一個農業村來開發,這在三年前是難以想象的,希望園博園能給村子帶來發展的機遇”。
據北京園博會籌備辦公室策劃宣傳部部長王冰透露,此次園博會舉辦地的爭奪異常激烈,北京面臨著與上海等城市的競爭,在市內也面臨著通州和門頭溝等生態環境較好的區縣競爭,最后由豐臺區的長辛店鎮勝出。
【產業】
十年前“洼地” 吸引眾人才
大基康明公司2003年搬到亦莊時,作為第一批開發區進駐企業的員工,翟巧波依然記得十年前的景象。
開發區只有一家超市和幾家社區里的雜貨店,沒有飯店沒有賓館,只能買點菜自己做著吃,到市區只有一趟公交,每次都擠得滿滿,來回一趟接近一個小時,整個開發區空蕩蕩的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那時候到單位上班心里還空落落的。
如今,北京市經濟開發區已經擁有了4800多家企業,其中不乏可口可樂、拜耳等世界知名企業,目前開發區已經形成生物制藥、大型設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高新產業集群。
南城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地鐵亦莊線已經通車,到市區只要十多分鐘”。翟巧波稱,開發區的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制造產業已經形成規模集群,“不會孤單,各個企業會分享和交流科研成果,也會成為客戶關系,這有利于企業的壯大”。
大基康明董事長孫啟銀稱,公司之所以選擇落戶開發區,就是看中整個開發區集中企業大多是尖端高新科技企業。
人才引進占全市25%
孫啟銀稱,大基公司創辦之初在中關村附近的一座小樓,當時只有40多名員工,都是科研人員,到2003年時,公司多項重要的科研技術已經攻關成功,迫切需要將技術轉化為成果,并形成投產,“未來需要大塊土地建廠房,需要更多的高新科技人才,需要政府支持的科研政策,這些都是開發區的優勢”。
北京全市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城南五區占去2500平方公里,與北部地區超速發展后稀缺的土地和昂貴的地價相比,城南地區承載產業功能的空間無疑更大。
北京市經濟開發區一位工委負責人介紹,每年北京引進高新人才的“千人計劃”實施,開發區就占四分之一,“這些人都是自愿應聘來的,我們每年搭建平臺替這些人才密集型的科研企業招聘人才,對這些人才在就業、戶籍、子女入學入托上重點扶植,且在企業設立流動博士后工作站,便于個人發展”。
翟巧波所在的大基康明醫療設備公司地處亦莊開發區,因為屬高新科技人才密集型企業,被確定為北京市經濟開發區流動博士后工作點,她本人作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就讀該站點醫學工程專業博士。
翟巧波介紹,對這些人才,開發區基本都解決了戶口和子女入學問題,保證其無后顧之憂。
【交通】
三環到五環 十分鐘可達
夜幕降臨,劉家窯橋向南眺望,蒲黃榆快速路上車水馬龍。就在幾年前,原來這一片還是居民區,快速路的原址上還居住著861戶居民;就在幾年前,村里的道路蜿蜒曲折不足兩三米;就在幾年前,南三環到南五環需要繞行多條道路,耗時起碼幾十分鐘,如今一條寬闊的快速通道直達五環。
家住附近的居民說,以前在這住了大半輩子,從未想過門前的交通會變得如此發達。不僅這條快速路修好后可以直達東單、王府井,還有地鐵5號線可以直達北京的北邊。以前他們當天只是鄰居之間串門,現在可以抬腿到天通苑的親戚家做客了。
區規劃分局副局長馮雅薔介紹,8.7公里的蒲黃榆快速路從南三環貫穿到南五環駕車走完全程僅需10分鐘。快速路的建成對北京市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外來看,作為京臺高速北京段的起始部分,快速路將大幅度優化京津冀地區公路聯絡;對內來看,快速路將為首都二機場提供相關功能,并與天壇東路、崇文門內大街等多條市內主干路連接形成穿越二環到五環的交通大動脈。
為配合園博會的舉辦,十四號線從西段起點張郭莊至西局共7站將在明年上半年通車。在永定河段,地鐵一改地下運行常態將會利用高架橋“飛躍”永定河。屆時,乘客將會在空中地鐵上收攬永定河的碧波蕩漾。
長辛店鎮村民張老漢告訴記者,“都說‘好女不嫁河西郎’,現在河西郎都吃緊嘍。”如今,伴隨著軌道、地面交通的建設,河西地區“走出去”不再是問題。
【投資】
2900億投資 南部5區崛起
北京市政府研究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南部五區(崇文、宣武、豐臺、房山和大興)與北部五區(東城、西城、海淀、朝陽、石景山)相比,GDP總量只占到后者的1/5;人均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1/3;財政收入占到1/4。
豐臺區發改委副主任李華罡看來,2009年以前的南部五區就是一個“投資的孤島”,遠離北部的繁華,投資者總是忘而卻步。
“招商時,很多企業就問你那有幾條軌道線,我的公司過去了員工如何居住如何回家?你那有沒有高檔的寫字樓以供辦公?周邊都是小汽修、小作坊我的公司會不會掉價?”李華罡稱,當時面對這些疑問他也只能無語,“交通閉塞,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分布都是五小企業,整個豐臺區當時連個像樣的高檔寫字樓都沒有,整個南城都成為了投資的孤島”。
發軔于2009年的北京市“城南行動”計劃無疑給豐臺區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根據計劃南城將構建“一軸一帶多園區”的產業空間格局。“一軸”是南中軸,一帶是永定河水岸經濟帶,多園區主要是指近幾年重點發展的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大興新媒體產業基地等。
根據計劃,3年內宣武、崇文、豐臺、大興、房山五區將得到北京市區兩級財政投資500億元,由此帶動社會投資等投資,總規模可以達到2900億元。到2011年底,豐臺區共實現56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24個項目順利完工,累計實現投資1038億元,完成三年任務的80%。
“豐臺區的投資額占整個南城計劃的43%,每天落實的項目投資金額都有新的變化。”李華罡稱,“讓孤島變為適合創業與就業、宜居綠色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