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松原建市二十周年。二十年來,松原市充分開發和利用資源,形成了石油開采、油氣化工、農產品加工、風力發電、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崛起了一座新城。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立足資源優勢,扎實推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不斷做大工業、做美城鄉、做強農業,就一定能建設更加美好的幸福松原。
——松原市委書記 王常松
統籌推進“三化”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對松原市來說,就是要積極探索和遵循符合松原實際的“三化”發展規律。為此,松原市確定了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的大方向,堅持抓“一化”想“三化”,以“一化”促“三化”,推動“三化”深度融合、互動發展,走出一條以工業化為主導、城鎮化為引領、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的具有松原特色的統籌推進“三化”發展的新路子。
作為我省中部的年輕城市,松原如何作為?經過短短二十年的積累,松原的物質基礎扎實牢固,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明顯,累積的能量和后勁將得到充分釋放。可以說,松原這座城市加快發展的積極因素越來越多,在中部城市群中率先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可能。
推進工業化
做大工業
在松原經濟發展的全局中,工業化被確定為統籌推進“三化”的核心,被視為松原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那么,松原工業如何做大?答案是抓大育小、引新盤存。目前,松原市正全力支持現有骨干企業擴能上產,支持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千萬噸油氣田、中石化東北油氣公司百萬噸油氣田建設,到2016年,全市油氣產量當量將突破1100萬噸;支持松原石化公司煉量盡快達到200萬噸以上規模,支持長化實施擴產改造;支持大唐長山熱電廠第二臺60萬千瓦機組建成運營,支持中電投、華電等企業擴大風電開發規模,爭取風電裝機能力達到750萬千瓦以上;支持嘉吉生化、大成生化、來禾化學、聯潤食品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支持北車風電、奧瑞海山農機、大多油田配套、西姆萊斯專用管等企業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
與之相配合的,是發揮松原市的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加強與世界500強、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對接與合作,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松原市今后五年累計引進域外資金目標是5200億元以上。對本土生成生長的中小企業,松原市深入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促進生成更多的中小企業。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小而精、小而強、小而活的企業做大規模,做出品牌。圍繞為大企業配套、服務,培育一批中小企業。強化扶持引導,興辦一批微型企業,發展一批民營企業。
推進城鎮化
做美城鄉
城鎮化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松原加快發展的重要引擎。圍繞建設中國北方綠色生態休閑宜居城市,松原市正在加快城鎮化進程,力爭到2016年,全市范圍內城鎮化率達到56%。
規劃是城鎮發展的龍頭。按照城鎮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群眾意愿,充分考慮資源優勢、文化底蘊和自然環境,抓住松原市承辦第八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的機遇,該市編制實施全市城鎮化發展總體規劃。在謀劃中,松原市注重規劃的前瞻性、實用性、藝術性,不與其他城市比高、比大、比洋,而要比美、比特色,打造綠色、生態、休閑、宜居的城市特質。抓好農運會場館、天河島、濱江大道、宗教文化主題公園等重點地段的規劃編制實施。圍繞“1139+N”戰略,按照中心城市、節點城市、縣城、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5個層次,進一步完善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實現整體協調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
做強農業
農業現代化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基礎。要實現松原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成為必解之題。
對松原市來說,首要的是加大農業投入,改善基礎設施。目前,松原正在加快建立穩定完善的資金投入增長機制,確保農業投入逐年增加。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的作用,盡快啟動松原灌區建設。抓好西部土地整理,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鹽堿地開發,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到2016年,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100萬噸。
同時,松原市努力提高農業組織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銜接,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