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是民政工作服從服務“四化兩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
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在推動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結構、社會形態、利益格局和人們的行為方式、社會心理發生了深刻變化,各類利益的訴求、精神文化的需求、自我實現的要求更加復雜多樣,社會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健康發展的社會組織是適應變化、迎接挑戰的重要節點。社會組織把不同群體凝聚在一起,針對不同的利益訴求打開不同的表達“窗口”,使社會情緒得到消解和疏導;社會組織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推動公共文化建設,使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社會組織在安排社會就業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到2011年底,我省各類社會組織的總量已達17860個,總資產30多億元。各類基金會年籌集資金近13.5億元,年公益性支出超過3億元。全省社會組織共安排就業146599人次,為政府提供決策建議21000條,開展公益活動12000多次。社會組織以公益互益的價值取向、自律互律的運行特點、無償低償的社會服務,發揮了政府組織、企業組織不能替代的作用,成為推動“四化兩型”建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
以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引領社會管理創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但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也對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既要積極穩妥地發展社會組織,又要以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引領社會管理創新。要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保障社會組織發展的正確方向。以建立和完善各級社會組織黨工委為契機,鞏固和擴大社會組織中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積極探索社會組織與黨建工作“同登記、同年檢、同換屆、同評估”的“四同”模式,做到成熟一個、組建一個、鞏固一個、帶動一批。要重視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發揮社會組織對社會管理的促進作用。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方式和途徑,劃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建立規范、透明、高效的程序和制度,實現政府、公民和社會組織多方共贏。要規范社會組織的自身行為,推動實現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的分離。從職能、機構、人員、財務、場地等方面著手,切實抓緊抓好“五脫鉤”工作,努力使社會組織去除“官辦”色彩,消除依附性和依賴性。同時健全社會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引導社會組織按照核準的章程自我運行、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完善社會組織監管體制,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保障社會組織的健康有效運行。
加強對社會組織發展的領導和引導。民政部門在加強社會組織管理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中擔當著重要職責。面對社會組織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各級民政部門特別是社會組織管理部門應當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創新形式、創新內容,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聽實話、多摸實情,力爭在服務社會組織發展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實現“五個明顯”的目標,即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改進,辦事效能明顯優化,業務素質明顯提升,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為此,要立足于“新”,努力在思想觀念上唯是求新,在方式方法上著力更新,在機制體制上改革創新,在典型引路上推陳出新,不斷創新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局面;立足于“實”,扎實做好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和日常監管各項工作,加強對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能鍛煉,不斷夯實社會組織的工作基礎;立足于“活”,降低社會組織準入門檻,簡化社會組織辦事程序,特別是對基層群眾需要的、在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等工作中能發揮重要作用的社區(基層)社會組織,應以務實方式登記或備案,使他們具備合法身份,有效開展活動。
(李勁夫 作者系省民政廳黨組成員、 副廳長,省社會組織黨工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