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目前買房不如租房劃算
2004年,于凌罡在個人網站上發出合作建房的倡議,當時很多人表示希望參與。但截至目前,合作建房尚無實質性的進展。
今年10月21日起,于凌罡在博客上連續發表4篇文章,其中11月2日的文章中宣布,停止合作建房,暫停嘗試組織在北京市區合作建設住宅項目。文章中,于凌罡用比較復雜的公式和表格,探討了租房和買房哪個劃算,最后得出結論目前房價太貴,買房不如租房劃算。
表示只是暫停合作建房
突然宣布停止合作建房,是否意味著這項堅持了幾年的“事業”以失敗告終?于凌罡表示,自己沒有放棄合作建房,只是在市區內暫停,而“市區”的概念主要是說“在四環內停止合作建房。”
他表示,目前四環內拿地建便宜房子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而部分合作者還希望在四環內買到每平米7000的房子,這種想法不切實際。所以,他只能放棄。
設想找人一起當開發商
于凌罡表示,自己團隊還有上百人,正在談一個項目。他表示,要找合適的人一起當“開發商”。
他解釋稱,北京某年總成交地上準建面積約1299萬平方米,成交額約550億,平均樓面地價每平方米只有4237元,房地產的暴利可想而知。
按照于凌罡的新設想,想和大家合作的項目很簡單:每股10萬,每人出多少股不限,初步預計需要50股,不超過100股;通過合法渠道購買土地,之后,為后續合作建房者提供“定制房屋”;一起出資的朋友,需要認同“共贏”原則,不管別人賺多少或被賺多少,只管監督自己簽約認可的權利是否兌現,大家簽約承諾的義務是否履行。
他表示,這種一起當開發商的模式,也是合作建房。不過選擇地段不考慮四環以內,會盡量選擇一些競爭不是很激烈的地方。合作過程中,本金由銀行監管,買不到地,限期解凍歸還每份股本;買到地,一起追求80%到150%的自有資金年收益。
■ 分析
合作建房面臨拿地難
對于凌罡宣布暫停合作建房,曾與他合作過的孟憲生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合作建房被賦予了很多社會意義,但放棄也屬于正常。
孟憲生認為,在有土地的情況下,個體利益訴求通過協商應該能得到妥善解決。但當前合作建房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拿地困難。地王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想通過合作募集到幾億或者幾十億元的資金,與開發商爭奪土地,實在是非常困難。
孟憲生說,他一直關注合作建房的事情,但從目前看來,土地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沒有地,一切都無從談起。
■ 對話
“我想讓白日做夢的人醒來”
于凌罡稱一些人只說不做,造成拿地從未成功
新京報:你發博客宣布停止合作建房,初衷是什么?
于凌罡:合作建房要不欺人、不自欺。現在部分人在開會的時候還會說,為何不在四環內拿地,然后蓋出一平米7500元以內的房子。在目前北京房價這么高的情況下,講這種話的人就是白日做夢。我發博客,就是讓這樣的人從夢中醒過來。
新京報:從2004年底宣布合作建房到現在,這個事情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你認為呢?
于凌罡:我不這么看,這幾年我做了很多事情,我引以為傲。比如芍藥居項目,最終只差200多萬就湊夠基本的資本金了,能做到這個程度我很滿意。我付出了多少,收獲了多少,自己心中有數。
新京報:但畢竟拿地沒成功過,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于凌罡:就是一些人有著不切實際的想法。往往是談時很好,但簽約要出錢時,一些人就退出了。有的項目,比如需要4月就出錢,但直到7月才把錢湊齊。商場如戰場,誰會等你3個月啊?
新京報:除了這個因素,你覺得合作建房難以成功,是否有社會大背景的因素,比如拿地難?
于凌罡:合作建房能否成功,最關鍵的因素不是社會背景的影響,而是合作建房的模式需要合作者理解和支持。比如10個人合伙吃飯,花同樣的錢,肯定吃的比兩個人好。但有些人想不明白。這些年一直很難,其實大家的目的是共同獲利,但總會有各種聲音,每個人的利益訴求不一樣,簽約出錢時會遇到困難。
新京報:那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于凌罡:四環內我是不打算做了,但其他一些區域還是要繼續做,目前也正在談一個項目,我們的團隊大概有上百人。
新京報:那你覺得自己能成功嗎?
于凌罡:其實我之前一直也是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我今天還沒成功,但或許明天我就給你打電話,告訴你,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