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元養老金保險引擔憂 北京人社局稱只是個案
時間:2012-03-31 08:00:47  來源:新京報  作者:黃銳 張軼驍 

  近日,一則黑色幽默式的新聞讓人哭笑不得:17年前黃大伯辦了一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結果現在每月只能領兩塊錢——能買一根黃瓜和不到一根的大蔥。此事一經媒體報道后,被網友冠以“最牛養老保險”之稱。在圍觀之后大家也紛紛擔憂起自己的養老金,擔心猛漲的CPI和負利率會不會把自己變成另一個黃大伯。對此,保險業內人士稱,商業養老險也有可能不保險。北京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需杞人憂天,兩元養老金只是個案,目前北京市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已達400多元。

  ■ 事件回放

  17年前入養老保險如今每月領2元

  1995年,家住浙江臺州椒江區的黃大伯月工資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資”給老伴和兒子都入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年過去了,黃大伯一打聽,他老伴要么選擇一次性領走總共300塊錢的養老金,要么接受每個月只能拿到2元的養老金。

  當時政府承諾的每月12元的養老金為何縮水成2元?椒江區社保中心副主任曹立紅解釋說,當時的這種養老保險是由國家民政部門推出,一般叫老農保,實際上是一種農民儲蓄積累式的養老保險。按照當時的年利率測算出每月12元的養老金,但近年銀行利息一直在下調,結果就導致了“兩元錢養老金”的問世。

    ■ 市民聲音

  “非公務員都可能成‘黃大伯’”

  趙小姐(北京 白領):

  我覺得要想老有所養,買什么保險都沒用,只要不是公務員,人人都可能成為“黃大伯”。

  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媽退休前是正科級的公務員,目前退休工資每月有3400多元,而且還會漲,每次都能漲幾百元。在我們那個小城市,工資普遍在2000多元,像她這樣的收入水平在當地足以過得很“有尊嚴”了;姥爺,縣處級干部,退休工資更高,有五千多元;而我爸,國企一把手,據說到他60歲退休的時候,退休金也只能拿不到2000元;姥姥,退休前是醫院的科室主任,目前的退休金也才2000元出頭。

  這樣的現實讓我沮喪。像我爸和我姥姥,退休前都算“成功人士”了,但一退休,收入水平和他們單位的新員工一樣。我這樣的普通職工,到退休得慘成什么樣???有人說“月入7500元沒有安全感”,如果養老金“雙軌制”不改革,就算月入兩三萬,也沒有安全感!

  “物價上漲讓人老不起”

  曹女士(北京 白領):

  我看到過那個“2元養老金”的新聞,其實我覺得不僅是那款保險設計的問題,更多是物價上漲的原因。

  我三年前入了一份商業分紅險,每年交4000多,交30年。按照預期收益,保險到期后大概能領38萬元。但這些年物價漲得這么快,等這份保險到期,即便真能領到38萬,幾十年后的物價水平,會不會只夠幾月菜錢,變成另一個“黃大伯”?不好說。

  但不買保險,存款收益更差,炒股等于扔錢,社保的指望不大。目前公司給職工按最低標準交三險一金,到退休時這筆錢根本保證不了生活水平不降,公司也沒有補充商業險,真是病不起老不起。

  總之,“體制”外的人,有各種的傷不起。比起保險不“保險”,我更擔心的是物價上漲,或者說物價上漲可能會讓我們生活失去保障。

  “只因社保低,老人病不起”

  張新貴(湖南常德市某鎮居民):

  每月2元的養老金?還有這樣的事兒,明顯是欺負人嘛!我回頭得問問鎮政府的人,看下我們辦的社保不會也這樣不作數吧。

  我們縣去年9月份開始推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像我這樣沒有工作單位、不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大多參加了保險。我給年近70歲的父親一次性交了3萬塊錢后,他當月就領到了800塊錢。

  也有好多沒入社保的,有的是沒錢交,有的是嫌拿到的太低了。鎮上就出現過老人買了社保之后,拿到的錢太低了,得了一場病后實在過不下去,自己喝農藥死了。

    ■ 權威解讀“‘兩元養老金’只是個案”

  隗淑容(北京人社局城鄉養老保險處處長):

  網友們的擔憂完全沒必要,有點杞人憂天了。兩元養老金只是很極端的個案,人們沒有必要因為這樣一條新聞而擔憂自己的養老金是否會大幅縮水。

  首先,這個只是老農保,試行的是個人儲蓄積累式養老保險,完全靠個人,而參保人后來又沒有再續繳,2009年全國推行新社保以來是不會只有這么兩塊錢的。

  新農保中國家統一規定了基礎養老金最低額度為55塊錢,地方財政會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標準,再加上個人賬戶上的養老金共同構成了居民養老保險。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政府負擔的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目前已經達330元,再加上中央財政補貼的27.5元和居民個人賬戶收入,北京市發放的城鄉居民養老金平均已達400多元。

  總之,國家的基礎養老金是有相關制度安排的,是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提高,居民完全不必擔心物價上漲等帶來的養老壓力問題。

  ■ 學者觀點“需先解決養老金雙軌制”

  楊燕綏(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2元錢農?!毙侣勚皇巧绫7矫嬉粋€很小的遺留問題,不太具有代表性,目前更應關注社保養老格局的公平問題,比如一直以來廣為詬病的養老金“雙軌制”。

  企業和職工28%的繳費率,卻只換來1362元的養老金(2010年企業參保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為1362元),也就比全國最低工資水平高200多元;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不繳費,一般卻能有至少三四千元的退休金。你說公平不公平?企業這么高的繳費率,但由于要支付社保改革前退休的“制度老人”、國企改革時大量提前退休的“制度中人”,以及到現在陸續退休的職工,負擔很沉重,待遇怎么會高。

  “雙軌制”形成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企業納入社保形成“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格局;而機關和事業單位未納入該體系,退休金仍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更為嚴峻的是,目前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仍無進展,部分地區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金“剪刀差”仍有擴大跡象。

  要解決雙軌制問題,中國應當盡快結束公共部門完全依賴納稅人的錢提供養老金的落后局面,先對公共部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以帶動中國養老金結構調整?,F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公共部門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都整合起來了,所有老人發一個基礎養老金,然后通過個人賬戶來體現差異性。

  總之要改變養老保險“碎片化”和“待遇差”的現象,應當逐漸向板塊式“國民基礎養老金統籌”和“國民個人養老金賬戶”模式轉變。其中中央統籌的國民基礎養老金,無論身份如何,待遇應該差不多。福利是剛性的,不能忽高忽低,更不能有人高有人低,這才是中國養老金改革將來的方向。

  ■ 業內看法:“商業養老險也可能不保險”

  王銘方(保險業內人士):

  我自己在1996年投保了某公司的養老保險,每年繳費160元,一直交到2028年。從我55歲那年開始,我每個月可以領到300元的養老金直至身故。

  從我自己的角度而言,32年一共繳納了5120元,每個月領取300元,只需要17個月,不到2年就能拿回本金。但是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他們從我手里得到的資金是經過了32年的滾動和收益的,等我55歲能領取養老金的時候,我1996年交的第一筆160元已經在銀行里躺了32年,光利息就能遠遠超出160元的本金,這才是真正給保險公司帶來利潤的地方。

  商業養老保險的保險金額是在投保的時候固定下來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也不會隨著銀行利息的升降而變化。我55歲時能拿到每月300元,這個數額是在1996年投保的時候就確定的。但在1996年時,工薪階層的月收入不過五六百元,300元基本相當于半個月的工資。而到了2028年,300元能比黃大伯的2元養老金強到哪兒去呢?吃一頓肯德基?加十幾升油?很難說。

  所以,商業養老保險到老了保不保險,左右它的不僅僅是能領到的金額,還有很多因素。如果這樣來算,商業養老保險到老了還真有可能會出現不保險的情況。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