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也面臨交通擁堵、公共資源短缺、城市‘千城一 面’、空氣污染等日益嚴重的‘城市病’。”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咸陽市委書記千軍昌說,面對復雜的“病因”,需多措并舉破解“城市病”。
千軍昌說,導致“城市病”的原因包括當前部分城市“貪大求洋”導致城市規模超出了環境承載力,城市規劃注重規模擴張,卻忽視功能配套,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以及土地利用粗放等。
“一方面要調整城市發展方針,促進中小城市發展,分擔大城市壓力。首先是有序推進城市化。就是要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形成合理的城鎮 體系和與國土規模、資源分布、發展潛力相適應的人口布局。”千軍昌說,其次是合理確定城市的規模,根據城市的資源環境和人口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市的建設 規模、用地邊界及城市空間布局,積極引導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規模過度擴張。第三是增強小城鎮的吸納能力。
對于推進小城鎮建設,千軍昌建議,要推動產業向小城鎮集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同時大力推進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事業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真正使小城鎮能夠吸引住人、留得住人。
“另一方面是合理地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最大程度地減輕‘城市病’的危害,防止‘城市病’的蔓延。”千軍昌建議,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優化城 市布局,適度規劃建設混和型功能區,在城市外圍進行組團式開發,分流中心城區的人口,緩解中心城區的壓力。同時,引導和鼓勵大型超市、醫院、學校等在城市 周邊人口密集區連鎖經營,設立分院、分校,解決市民購物、就醫、學生上學路途遠等問題。
千軍昌說,還要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根據我國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建議加快立體城市建設步伐,有序開發地下空間,發展商業、停車等設施。將城市建設向地下延伸,開辟城市第二發展空間。
“同時,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設中注重保護歷史遺存,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千軍昌說。對于目前鼓勵私人購車、車輛家庭化的政策,他 認為要適度調整,積極倡導公交優先,大力發展地鐵、輕軌等地上、地下的公共交通網絡,改善城市路網,減少交通擁堵,減少汽車尾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