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召開今年加快北部山區發展工作會議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
萬慶良陳建華作講話 張桂芳蘇志佳出席
全市各級財政投入到市內扶貧開發的專項資金達27.82億元,全市幫扶類貧困戶脫貧率達56%,其中北部山區脫貧率達81.3%;全市被幫扶的貧困村脫貧 率達52.5%,其中北部山區脫貧率達87.4%,實現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半年初見成效,一年大見成效”目標要求
扶貧開發需要我們強化基層組織建設,關鍵要留住人才。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大膽邁開步子,認真探索總結基層工作經驗,把最優秀的人才留在基層,為其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們在基層安心、放心地干,夯實基層工作基礎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堅持“一個方針”,就是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把握“三個要點”,就是以轉型升級為抓手、以科學 規劃為龍頭、以縮小差距為核心;做好“六個統籌”,就是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環境建設、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統 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
繼1月31日到北部山區8個鎮進行實地調研和檢查后,昨日下午,廣州市召開2012年加快北部山區發展工作會議,總結一年來全市農村扶貧開 發工作推進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加快北部山區發展工作。市委書記萬慶良,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分別作講話。萬慶良強調,全市上下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 政府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繼續發揚顧全大局、協同作戰的精神,在扶貧開發中做到標本兼治,切實提高農民自主增收的能力,堅決打贏市內扶貧開發 攻堅戰,進一步加快北部山區發展,為推動新型城市化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市委副書記方旋傳達省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并通報2011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市 領導張桂芳、蘇志佳、凌偉憲、陳如桂、丁紅都、陳明德、陳國、張虎、趙小穗、曹鑒燎、王東、謝曉丹、冼偉雄、楊建城,市法院、市檢察院、各區(縣級市)、 市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有市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任務的單位和8個北部山區鎮的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萬慶良在講話中指 出,市委、市政府對包括加快北部山區發展在內的全市扶貧工作高度重視,此前已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和檢查落實。昨天還實地進行了考察,從考察的情況 看,8個山區鎮一年多來發生了巨大變化,山區群眾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呈現出嶄新氣象。據統計,全市各級財政投入到市內扶貧開發的專項資金達27.82億 元,15家知名大型企業為幫扶北部山區建設認捐17.09億元;
按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 以上計,全市幫扶類貧困戶脫貧率達56%,其中北部山區脫貧率達81.3%;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計,全市被幫扶的貧困村脫貧率達 52.5%,其中北部山區脫貧率達87.4%,實現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半年初見成效,一年大見成效”目標要求,為今年全面完成扶貧開發攻堅任務奠定了 堅實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證明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是正確的。一年來,全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帶頭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社會企業奉獻愛心,慷慨認捐,全力支 持扶貧開發;市直各單位、各區(縣級市)積極配合,合力推動扶貧開發。他對大家顧全大局、協同作戰的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的知名企業以及 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感謝。萬慶良強調,通過一年的扶貧開發,有許多工作經驗值得總結,也有許多課題值得思考。有三個重點課題需要認真研究:一 是如何讓農民持續增收。目前,鎮村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村集體收入得到顯著提高,農民收入也明顯增加,但是如何能做到標本兼治,讓農民的收入能持續增加, 需認真研究。農民收入低的原因無非是缺知識、缺技能、缺條件、缺資金等幾個方面,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對癥下藥,缺什么補什么。如何增加他們的知識,增長 他們的技能,如何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如何讓他們手中的資金變成資本,讓農民能以多種渠道增加收入,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探索研究,總結 經驗,標本兼治。二是如何開展村莊整治,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及去年的扶貧開發,我市農村已經具有相當的硬件設施,但如何充分發 揮其作用,還要認真研究探索。廣州村莊面貌現在已經落后于江浙地區的農村,若不抓緊進行整治,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廣州要走新型 城市化發展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建設美麗鄉村。做好這方面工作,首先必須進行村莊整治。現在每天全市農村有約4000噸的垃圾沒有經 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如果不進行垃圾處理,就談不上建設美麗鄉村,就不能改善全市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農民就無法享受到城市化的各種好處。完成村莊的整治 任務,決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我們要有“功勞不在我任內”的精神,從規劃入手,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全力推進,打好基礎,為實現農村的全面現代化奠定基礎。 三是如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包括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的建設兩個方面。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指出, “基層組織是黨和國家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留住人才。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大膽邁開步子,認真 探索總結基層工作經驗,把最優秀的人才留在基層,為其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們在基層安心、放心地干,夯實基層工作基礎。
萬慶良強調,今年是全 省實現扶貧開發“雙到”工作3年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市內扶貧開發攻堅戰役進入決勝時期、北部山區建設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一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 部署,不折不扣完成省內扶貧開發“雙到”任務,同時要比照省的進度安排,堅決打贏市內扶貧開發攻堅戰,進一步加快北部山區發展,為開辟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 開好局、起好步。
萬慶良強調,要堅持城鄉一體、共同富裕,在新型城市化發展大局中推進北部山區扶貧開發。近幾年廣州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好勢頭,但城鄉在居民收入、基礎設施、環境面貌、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仍然相去甚遠,城鄉差距依然是我市最大的發展差距,城鄉 二元結構依然是我市率先轉型升級最大的結構性問題,城鄉分割體制依然是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最大的體制性障礙。破解這些難題,必須從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根 本要求中謀劃思路、尋找出路、開辟新路,圍繞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發展理念,遵循差異型、互動 型、共享型的城鄉一體發展模式,科學統籌、全面謀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全市上下要從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快北部山 區扶貧開發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切實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充足的信心,堅決全力打好北部山區扶貧開發攻堅 決勝之戰,推動北部山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讓北部山區廣大群眾盡快提高生活質量,共享城市化和改革發展成果。
萬慶良強調,要堅持科學統 籌、可持續發展,在把握規律中推進北部山區扶貧開發。扶貧開發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不僅是一項經濟活動,也是一項社會活動。必須把握自然規律、經濟規 律、市場規律,以新型城市化發展統領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堅持“一個方針”,就是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把握“三個要點”,就是以轉型升級為 抓手、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縮小差距為核心;做好“六個統籌”,就是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統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環境建設、統籌城鄉 公共服務、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這是我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指導思想,要始終貫穿于扶貧開發全過程。
萬慶良強調,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 特色,在培育優勢中推進北部山區扶貧開發。要大力培育生態優勢。北部山區是我市的生態屏障、綠色屏障,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綠色、生態、低碳。要按照“促生態 發展、助農民增收”的思路,做好北部生態規劃,嚴控污染尤其是工業污染,加強生態補償,嚴防毀林開荒,確保山體、植被不受破壞,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地 質災害,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推進北部山區發展,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要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優勢。針對各鎮、村的優勢和特點,“一鎮一策、 一村一法”,正確選擇發展方向,確定具體項目,將市場需求與特色資源、傳統技術、農民意愿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主導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要大力培育人居環境優勢。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高水平、高標準推進市政交通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山區群眾 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增強北部山區對產業、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激活后發優勢。要優先解決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大對村莊供水、 污水處理、道路交通、路燈照明、危房改造等建設整治力度,創造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積極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萬慶良強調,要堅 持標本兼治、協調推進,在轉型升級中推進北部山區扶貧開發。既要立足當前,急眼前之所急,更要著眼長遠,解后顧之憂,做到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加快建立健全 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扶貧濟困長效機制,促進扶貧開發轉型升級,防止蹈入“脫貧返貧,反復扶貧”的怪圈。要在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上下功夫。把財 政投入、社會支持與貧困地區廣大群眾的自力更生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貧困地區干部群眾從實際出發,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實 干,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長效機制,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化、技能化轉移,提高群眾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在形成社會大幫扶格局上 下功夫。正確處理政府、社會與農民主體作用的關系,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繼續鞏固和 發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到扶貧濟困活動中來,堅決打好這場扶貧攻堅戰。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正確處理好硬 件建設與軟件扶持的關系,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扶貧開發的首位,加快部門職能向北部山區延伸覆蓋,積極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點對點推進優質公共資源向農 村延伸,建立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醫療、體育服務下鄉、進村入戶制度,倡導文明健康生活 方式。要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上下功夫。要始終堅持重心下移、夯實基礎,切實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幫助村“兩委”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紀律制度、工作業 績考核制度,提高村級組織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萬慶良強調,要堅持完善機制、精心組織,在精細管理中推進北部山區扶貧開發。要加強統籌協調力度。按照工作分工,把工作任務量化、細化、具體化,分解下達到 具體單位、具體責任人、實行責任包干。要提高幫扶措施精細化水平。集中力量幫扶基礎條件差、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貧困戶。進一步摸清每戶 貧困家庭的情況,制定“靶向療法”,分別實行差異化措施,增強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加強扶貧開發資金使用精細化管理。讓扶貧開發資金盡量投入到增加農 民收入上,最大限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抓好檢查督促。結合省的考核評估工作,按照市里制定的考核辦法,對幫扶責任單位實行定期巡查和考核驗收。把 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增加收入能力作為政績考核內容,增強各級各部門“真扶貧、扶真貧”的責任感。要加強扶貧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 作風實、講奉獻的扶貧開發干部隊伍,建立干部駐村長期化機制。對實績突出的干部,要給予表彰并提拔使用。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彰顯 廣州先富幫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良好形象。
陳建華在講話中指出,廣州扶貧開發工作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標準高;二是投入大;三是氛圍濃; 四是效果好。廣州扶貧開發工作面臨著三方面新問題、新挑戰:一是扶貧要求提高;二是扶貧任務更重;三是機制建設不足。在部署今年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時,他強 調,要突出抓好五方面重點:一是把握民生發展重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把握項目建設重點,打造脫貧致富平臺;三是把握技能扶貧重點,拓寬轉移就 業渠道;四是把握“班子”建設重點,強化脫貧致富保障;五是把握政策體系重點,加快體制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