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致富”
近日,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的一些觀眾向焦點訪談欄目反映,七、八年來,他們村里的環(huán)境越來越糟。水變臟了,空氣里滿是濃煙和臭氣。村民們說,這些變化的根源就是村里那些越來越多的垃圾。這些垃圾是有人專門運進村里的,用來加工各種產品。那么,這都是些什么垃圾?它們又用來加工什么呢?
“顆粒戶”加工洋垃圾
記者首先來到贛榆縣的小溝村,只見村里到處堆滿了廢舊塑料。記者看到寫有韓國生產等字樣的袋子和印有英文的飲料瓶、塑料袋等各種生活垃圾。
小溝村有好幾家塑料垃圾加工廠,每家廠內都放置著大量的打包垃圾。在其中一家記者看到,幾名工人先對塑料垃圾進行分類,水洗后再把他們倒入一個裝有堿水的池子。
水洗和浸泡之后,經過甩干,這些塑料垃圾被填入機器搗碎,然后放在機器里熔化。不過幾分鐘時間,熔化完成,液態(tài)的塑料冷卻后凝結成條狀,最后,長條狀的塑料被切割成顆粒狀,這便是成品。那么,這些用于生產塑料顆粒的廢舊塑料都是從哪來的呢?
據加工廠的老板說,這些東西都是從各個港口運回來的。在這些垃圾中,除了廢舊塑料袋,記者還看到了整袋標著日文的藥品包裝,有的里面還有藥片?!吨腥A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禁止進口列入禁止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大量使用過的廢塑料袋、廢藥物和廢紡織原料及制品都在這個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目錄中。也就是說,這些都是非法進入我國的洋垃圾。
據了解,加工戶買這些洋垃圾的價錢是一噸兩三千元,加工成塑料顆粒后每噸可以賣到大約8000元。如此高額的利潤使得洋垃圾加工在贛榆縣一些村莊十分盛行,記者看到,不少家庭都開著這種用垃圾加工塑料顆粒的作坊,這些家庭在當地被稱為顆粒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