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10月25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原書記、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毛如柏,在淮安市清河區舉辦的第17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如何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避免墨西哥城病態的城市化,需要各個協會、各個領域的專家,城市的建設者、領導者,認真思考。
他認為中國城市化遇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人口的挑戰。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達到了49%,也就是說現在有六億人口居住在城市。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城市化率還要提高四到五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從今年算起,五年時間,將有五六千萬農業人口進入城市。從國際上來講,這將是一個國家甚至兩個國家的人口。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如何把這些人口不斷轉移到城市的問題。如果按照現在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達到80%來測算,就更是一大難題了。
資源的挑戰。雖然我們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但不可能完全讓我們運用。中國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國際上來講是非常低的。這又給我們城市化的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一個人到城市來居住,生活消耗可能是農村生活的一倍到兩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說,需要付出更多的資源來支撐城市化的進程,但是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二個挑戰。
環境的挑戰。由于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城市化進程,還不能夠從嚴格的環境保護的角度來推進,因此遇到了環境容量的壓力。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期,毛如柏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之路。
首先,中國城市化的體系應該是什么樣的。他說,城市具體的領導者想的是怎么建設好城市的問題。但是城市化是指這個城市今后的發展應該走出一條怎樣的道路,應該形成一個什么樣的城市體系,這應該首先研究清楚。從國際上來講有很多經驗,也有很多教訓。像墨西哥城,被認為是一個病態的城市化。那么我們應該形成什么樣的城市化?這是需要探討的。應該有明確的概念和背景,才能夠促使我們城市的每一個建設者們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
其次,推進綠色城市化一定要從區域性的角度去思考。綠色城市的很多理念一定體現區域性的概念。他舉例說,水生態一定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城市要使用綠色能源,一個城市能不能做到完全是綠色的必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來思考能源系統是什么樣的。如果沒有區域的概念,單純從一個城市的角度出發,會帶來很多弊端,帶來重復建設的問題。恰恰我們的國家在能源上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應該從更高的、更大的層面去思考綠色城市化進程。
具體到城市建設來講,毛如柏表示,一定牢牢把握住綠色、節約、低碳,并且貫穿到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城市建設者在建設城市過程中,一開始就要把很多問題想明白,這樣才能在規劃、實際工作、后續管理中間把這些理念充分體現出來。
他還指出,現在講低碳,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交通和建設領域,還有就是我們自身的生存。低碳首先是人員消耗的節約,這是低碳中最重要的一條,如果這個解決了,低碳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應該想辦法讓人們對于低碳的理念感興趣,要推進低能耗建筑。以賓館為例,我們的三星級賓館,絕對可以比得上他們的五星級賓館,他們的三星級賓館就相當于我們的一星級賓館,沒有什么豪華的大堂,就是把空間充分利用起來。這就是理念,或者說我們講究的什么?如果說設計理念改一改,就是要節能,要低碳,這就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定要從這樣一些環節上去做。沒有這樣的調整,要做到綠色城市很難。
第四,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內涵的發展和城市質量的提高,將歷史的、人文的方面考慮進去。
“我們不能在將轉移到城市中的產業工人叫做農民工了,他們就是建筑業的產業工人,將來是要居住在城市的,城市能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環境,他們能不能在新的城市和我們長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享受到同樣的資源,享受到同樣的現代文明?在老齡化問題已經顯現,并且未來十年還將更加嚴峻的形式下,城市為老人能夠做什么?”他表示,等等這些都應該在城市化進程中應該考慮進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