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IPO市場下滑明顯海外融資降至冰點
時間:2011-10-20 16:21:24
來源:新華報業
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5月末,全國正常經營的63家信托公司中,有56家公司開展了房地產信托業務,規模共計5587.66億元。5500億元的房地產信托資金僅僅相當于商業銀行一個月左右的放貸規模,并不算多,但是,一旦發生風險的影響卻非常大。從2009年下半年密集發行的信托產品已經進入集中兌付期,給房地產以及信托公司資金鏈條帶來巨大考驗。最大的考驗是,房地產市場低迷、交易量下降、回籠資金難、申請貸款難。
鄂爾多斯市剛剛發生房地產公司老板一個自殺一個逃跑事件,原因是資金鏈條斷裂。房地產信托產品集中兌付與其類似。自2009年房地產信貸開始收緊,融資成本“次優”的信托就逆勢走俏,成為房地產企業的最優選擇。如今,產品期限多為一兩年的房地產信托密集到期兌付,一面是債臺高筑,一面是銷售疲軟、回款急劇放緩,一些開發商資金鏈“命懸一線”。房企不能回籠資金,資金鏈條必然斷裂,最終難以兌付投資者購買的信托產品。
一個出路是信托公司通過發放新的信托產品籌集資金兌付到期房地產信托產品。但這只能夠解決和緩解一時困境,只是將兌付風險隱性化,將其暴露出來的兌付風險往后推遲而已,同時,把壓力集中到了信托公司身上。如果一家信托公司多個房地產信托產品出現兌付問題而需要信托公司發新還舊,那么,這家信托公司最終將被壓垮,將會出現更大風險。這種“拆張家墻補李家墻”的做法,也有違監管政策。
房地產信托產品一旦發生兌付風險,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是可能引發房地產整個行業信托產品資金鏈徹底崩裂,在房地產信托產品兌付上發生雪崩效應,不排除爆發信托產品整體風險。二是對信托公司信譽、經營將帶來巨大影響。
在嚴格落實中國銀監會防范房地產信托產品兌付風險的各項要求的同時,信托公司應該自覺收縮房地產信托產品規模,認真評估產品風險,做好提早應對之策。比如:提前排查房企不能兌付風險大小,提前介入抵押房產評估和處置,提早為兌付籌集資金等。特別是在目前房企通過商業銀行貸款之路被基本堵死之后,其尋找信托公司通過信托產品融資的熱情非常之高,信托公司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