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潤兒: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時間:2011-09-13 09:42:18
來源:光明日報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新形勢下十分緊迫的任務。實踐告訴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改善民生利益的現實選擇、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提高政府效能的基礎手段,事關黨的執政地位、社會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必須切實抓緊抓好。
一
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臨繁重任務和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發生變化,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市場的開放性、社會的流動性、就業的多樣性加劇,社會管理存在諸多不適應。一是社會管理組織不適應。原有單位管理功能弱化,新的社區管理功能不完善,社會成員的組織化程度越來越低,社會管理缺乏組織依托。二是社會管理職能不適應。大部分經濟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社會管理職能相繼剝離并讓渡給社會,而社會支持系統尚未建立,社會問題自上而下的解決遇到了“斷裂層”。三是社會管理體制不適應。從“單位制”到“社區制”的轉變,既是社會管理單元從工作場所向居住場所的轉變,也是社會管理網絡從工作場所到居住場所的轉移,為適應社會流動加快趨勢,必須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隨著社會結構劇烈變動,不同群體的管理難度顯著增加,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目前正處在社會結構變動時期,社會管理的難度加大。一是階層結構變動帶來社會整合難。社會分層體系走向復雜化、多樣化,不同的社會主體力量內部出現了具有相對獨立利益的不同階層,具有不同的價值追求、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二是城鄉結構的變動帶來社會管理難。城市化快速推進,帶來了城市人口的高集中度和高流動性。三是人口結構變動帶來社會服務難?!翱粘怖先恕?、“留守兒童”大量出現,搞好就業服務面臨新課題。
隨著利益格局調整重塑,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越來越多,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一是利益的多元主體不斷引發社會矛盾,形成了復雜的利益關系,在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中出現了新的利益分歧和利益沖突,這是社會管理的新課題。二是利益的變化曲線深刻影響社會心態,當前社會利益格局調整更多的是結構性調整,既有你多我少的問題,也有你增我減的問題,過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是“既患寡又患不均”。三是利益的差距拉大容易隱藏社會風險,在利益格局重塑的過程中,“鐵飯碗”破了,社會失落感增強;“泥飯碗”多了,社會平衡感打破;“大鍋飯”少了,社會歸屬感減弱,一些人甚至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情緒失常,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
隨著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社會管理的方法手段不相適應,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當前政府在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越位、錯位、缺位問題。一是社會管理網絡不適應,一些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責任不清,城鄉社區自我管理和服務職能未充分發揮,社會訴求表達機制不順暢,社會矛盾調處機制不健全,群眾參與渠道不寬。二是社會管理手段不適應,突出表現在管理手段單一,重行政管制和強制約束,輕法制規范和道德管理;重政府管理,輕社會協同;重事后處置,輕源頭預防。三是社會管理能力不適應,一些領導干部做經濟工作得心應手,抓社會管理無從下手,與群眾說話說不上、談心談不攏、議事議不成。
二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實踐活動,必須全面把握、統籌推進。我們的總體思路是,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堅持繼承與創新統一,促進服務與管理融合,建立健全政府調控機制與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與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
強化社會管理理念。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不斷在健全服務體系中豐富社會管理內涵,在完善服務模式中提高社會管理效能,在突出服務重點中破解社會管理難題。二是堅持社會協同、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基層群眾的協同參與和自治互律作用。三是堅持統籌兼顧、依法管理。既統籌各方利益訴求、兼顧各方群眾關切,又依法回應社會訴求、保障社會權益。四是堅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更好運用行政手段、法治手段進行管理的同時,更多運用民主管理、群眾路線和技術創新等方式來進行社會管理。五是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
夯實社會管理基礎。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夯實組織基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政權組織建設、社會組織建設和自治組織建設。二是優化社區服務夯實社區基礎。堅持管理、服務、執法“三位一體”,使社區成為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提供公共服務的前沿、構建和諧社會的陣地。三是提高工作水平夯實工作基礎。改革街道社區社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綜合管理服務格局。四是做好群眾工作夯實群眾基礎。五是強化要素保障夯實要素基礎。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工作指導到位、督查考核到位。
創新社會管理體系。一是構建法治化的制度體系。堅持科學立法,推進嚴格執法,保障公正司法。二是創新人本化的保障體系。堅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為重點,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三是創新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實現政府盡責服務、社會志愿服務、市場提供服務相銜接。四是創新立體化的防控體系。推進由治安防控向公共安全的全領域拓展、由重點部位向城鄉統籌的全方位覆蓋、由關鍵環節向社會運轉的全過程延伸。
健全社會管理機制。一是健全訴求表達機制。創新社情民意表達方式,拓展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二是健全情緒疏導機制。認真研究社會心態,積極回應人們關切;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及時疏導網絡民意。三是健全矛盾化解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信訪工作制度。四是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充分運用教育、對話、協商等利益沖突解決方式,最大限度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的統一。五是健全應急管理機制。
三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從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入手,從推進社會管理最薄弱的環節著力。
圍繞社會公共安全管理著力“治安”。公共安全是社會管理的一項基本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所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構建全方位、立體化、責任制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
圍繞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著力“治差”。社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口管理的重點是流動人口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大量流動人口的服務需求,積極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好服務環境差、服務功能差、服務水平差和服務效率差等方面的問題。
圍繞城市交通秩序管理著力“治堵”。交通是城市的主要動脈系統和重要基礎設施,而交通擁堵直接影響城市的居民生活、運行效率和文明形象,必須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規范管理、暢通有序”的原則,完善綜合交通規劃,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抓好交通疏堵工程,強化交通設施建設,加大“治堵”力度,營造安全、暢通、綠色、文明的城市交通環境。
圍繞民生權益保障管理著力“治難”。社會管理中的許多問題就是民生和權益的保障問題。社會管理加強了,民生工作就會事半功倍;民生權益保障了,社會管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當前重點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民生問題: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擴大養老保障范圍,提高生活保障水平,加大權益保障力度。
?。ㄗ髡呦抵泄埠鲜∥N?、長沙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