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要順應世界城市化發展潮流。”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8月26日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在北京國瑞購物中心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城市化論壇上呼吁。
他分析說,中國的城市化速度很快,每年有一千多萬人進入城市,城市不斷地膨脹。新城市要建設,舊城要改造。我們的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如何能夠達到理想的狀態?無論是中國的專家,還是國外的專家,大家都在探討這個問題。
他呼吁:“中國要順應世界城市化發展潮流。”他認為,在當代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理念、新的潮流,他將其歸納為四個潮流。第一個潮流叫做新城市主義。第二個潮流叫做田園城市。第三個潮流叫做緊湊集約。第四個潮流叫做綠色環保。
所謂新城市主義,就是我們在進行新城建設當中,如何把新城市建設好。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許多國家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而建設了很多新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經驗,汲取了許多教訓。中國在實踐新城市主義方面是有經驗和教訓的。最大的問題,我們往往把城和市割裂。中國有許多開發區,開發區是搞產業。我們有許多居住區,比如北京的望京、方莊。我們把居住區開發區分開了,在新城市建設過程中將功能分得太明顯,把城市隔離開來。大家都知道,開發區晚上就沒人了,住宅區在白天就沒人了,造成了交通擁堵。這樣的城市建設方式正在減緩。現在我們看到的城市圈當中都叫新城市主義。在開發每一座城市的時候,把城和市結合起來。要解決居住問題,要解決就業問題。另外還要發展商業,發展教育、醫療,把城和市的概念結合起來,而不是簡單地建城,又不是簡單地建市。這樣的組織才是完美的結合。我們看到中國的城市建設當中已經把城和市結合起來了。國外也是這樣的做法。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因為我們的城市化還在推進,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已經走到盡頭。他們的房屋破破爛爛,留下了很多窮人。我到美國去,美國人告訴我引導富人進城,因為城里太破爛了,需要改造。改造的時候要按照田園城市的模式建設。把郊外的空氣、陽光、綠化、鳥類引進來,建設成田園城市。既享受了城市的繁榮,又享受到郊外的生態。
追求緊湊集約是因為在城市化進程中要占用很多土地,要建很多基礎設施。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如何將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提出了緊湊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集約的問題。在能源匱乏的年代,比如美國是典型的城市擴張不緊湊。當然,美國的汽油很便宜,美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我們看到的歐洲國家都是以緊湊著稱,在很小的空間中住了很多人,很緊湊,節約了用地、能源和大家的時間。所以緊湊、集約也是當代城市建設的潮流。
第四個潮流就是綠色環保。如何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保持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環保。從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從建筑物、社區的規劃、城市的布局等等方面來達到緊湊環保,這與全世界提出的低碳技術相聯系。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做得緊湊,還做到了綠色。我所體會到的當代城市發展中的四個潮流,新城市主義、田園城市、緊湊節約、綠色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