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的貧困人口數是如何出來的?據藍皮書透露,中國截至2009年的城鎮人口為6218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在藍皮書的發布者來,考慮中國城市的收入和支出狀況,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據。如果照此統計,那么中國城市的貧困人口是5000萬,而按照這個統計數據,那么中國城市貧困人口的人數是目前低保和受保人口的2倍左右。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0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1137.7萬戶、2311.1萬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2010年全國城市平均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251.2元,即年收入3012元。
如何解讀這個5000萬的貧困人口和享受低保人數之間的差異?毫無疑問,這意味著我們的低保標準存在著上升的空間,因為在很多城市,每個月251元的標準,應該是沒法維持一個人的基本支出。在政府財政收入每年都以兩位數增長的今天,提高低保標準,讓更多的人能夠更有尊嚴地生活,實在是當前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不過,在提高低保標準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那就是城市化是消除貧困的最好的途徑。按照2011年最新確定的貧困線,農村(人均純收入)貧困標準為1500元。如果我們再以農村的人均純收入標準來衡量城市的貧困標準,那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城市人口中的貧困人口將會有大幅度的下降。
如何確定貧困人口的標準,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是世界銀行的標準——即人均每天消費1.25美元。如果收入低于此,那么則為貧困。如果按照此標準,目前中國貧困線的標準為人民幣3000元左右。這個數字非常值得思考,那就是目前農村的貧困線遠低于此標準,而城市低保標準則是高于此標準,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測算的7500-8500元的標準更是遠高于此。
這說明了什么?城市化是消除貧困的主要手段。在中國,如果以世界銀行的標準來衡量城市里的貧困標準,那么城市享受低保的人口數也是遠高于貧困人口數。因此,消滅貧困人口的關鍵就是在于城市化,只有城市化,才是消除貧困人口的最為主要的辦法。
為什么城市化能夠消除貧困?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可以讓就業更為方便。如果考察下中國農村貧困的原因,我們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貧困是因為沒有就業——因為自然和生態的原因,這些地區沒有辦法發展農業。如果在農村連農業都無法獲得收入,那么對于當地農民而言,自然就只能是陷入貧困了。而以往的扶貧政策,往往只是著眼于救濟,無法讓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走上可持續的脫貧道路。經年累月,我們的扶貧就會陷入“越扶越貧”的境地。
以城市貧困標準線來對照農村標準線,更可以堅定我們的假設:只有不斷地城市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才能夠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階層。當務之急就是要探索戶籍方面的改良之道,讓農村人口能夠更加方便地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和就業,這才是脫貧解困的唯一正解。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