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基本藥物制度四問:醫生還會好好看病嗎?
時間:2011-07-14 08:48:03  來源:人民日報 

     一問:藥品“價廉物美”了嗎

  ——運用新采購辦法后,藥價平均下降38%;低價下有可能出現惡性競標,必須嚴格監管

  讓基本藥物真正實現人人買得起、用得上,是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目標。為此,國家醫改部門結合國內外實踐,探索出了一套新的藥品集中采購辦法。中國人民大學醫藥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憲法介紹,該辦法采用省級集中招標采購、批量作價、單一貨源承諾的方式,降低價格,同時采用“雙信封”(經濟技術標、商務標)、最低價中標的方式,保證質量優先、價格低廉。

  運用新采購辦法后,藥價降了幾多?安徽是全國最先吃藥品集中采購“螃蟹”的省份。去年9月,患氣管炎的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韓擺渡鎮農民趙士友照常到衛生院看病,交費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他是42元,把他嚇了一跳。“我8月底才買的同樣的藥、同樣的量,要84元。”

  根據衛生部藥政司對13個省6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初步監測情況來看,到2010年底,監測點所售藥品價格比實施前平均下降38%,總體價格水平低于社會藥店。

  如今,四川、山東、黑龍江、湖北等省份已按照新采購辦法完成第一輪采購,中標價明顯比國家零售指導價下降很多。然而,如此低價的藥品能否保證藥品質量,“蜀中制藥事件”是否與此相關?是否存在一個合理價格?

  對此,北大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認為,在我國,難以判斷藥品的標準價格。原因一方面是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客觀的指標來判斷,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多、小、散、亂,企業長期在不規范的秩序中競爭,重營銷、輕研發,一種藥品的生產廠家可能多達上百家,同質化競爭過于激烈,加上回扣、攻關、商業賄賂等,扭曲了藥品的生產成本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只有通過改變招標模式,建立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通過市場發現藥品的真實價格。在目前的基本藥物新采購機制下,有可能出現一些企業出于競爭的考慮以低價格惡性競標,因此必須嚴格按規定處理違規行為,提高違規成本。

  記者注意到,有些省份已在藥品實際采購中細化質量標準,如四川在經濟技術標審核中,在確定是合格產品的基礎上,再按照得分高低,依據7進4、6進3、4進2的原則確定入圍商務標的產品,確保入圍商務標藥品的質量。近日衛生部藥政司召開的相關會議已提出,充實完善經濟技術標評審指標,探索在商務標評審中增加成本分析評價因素。

二問:307種藥夠用嗎

  ——各地已增補藥品,“不夠用”主要是

  用藥習慣導致,今年將調整藥品目錄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了307種藥物,對比以前的藥物使用情況,不少患者發現,自己常用的一些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買不到了。5月16日,在廣西南寧市那桐鎮鄉鎮中心衛生院,記者把問題拋給了外科護士長陸美鳳,她說:“一開始不夠,大家都去市里看病。后來增補了196種藥物,現在已經夠用了。”

  據了解,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各地都增補了藥品,其中上海增補的種類最多,達到381種。“實際上,300多種藥物基本能滿足基層的用藥需求,有些地方增補特別多的,主要是希望保持原來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水平和群眾的用藥需求,當地財政又能夠承擔得起對增補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的補償。但事實上,基本藥物目錄與醫院常用藥物目錄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胡善聯解釋。

  史錄文曾帶領學生對19個省的增補藥品目錄做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增補的2366種化學藥、1447種中成藥中,各省品種的重合率即頻度非常低,也就是很多藥品都是該省獨有的,別的省份并未增補,頻度為1的藥品在化學藥里占了43%,頻度為2—5的為35%;中成藥里頻度為1的占59%,2—5占32%。研究得出結論為:各地增補的藥品種類隨意性大,與各地疾病譜沒有嚴格相關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性也不大,只與當地用藥習慣有關。

  事實上,國家推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之前,曾就世界各國的基本藥物制度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世界各地的基本藥物目錄種類一般都是兩三百種左右,甚至有些國家只有幾十種,已經能很好地滿足老百姓的用藥需求。

  按照基本藥物制度要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實行動態調整管理,原則上每3年調整一次。今年是第三年,將面臨目錄的調整工作。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