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記者/賓紅霞)12月16日,第十一屆城市化國際峰會在廣州南沙舉辦,產學研等領域大咖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頭腦風暴”,解讀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
“南沙在珠江的出口,地理位置優越,是個天然的深水港城市。”霍英東集團董事、副總裁,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董事長、粵港澳(廣州)大健康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錫鎏回顧了南沙的建設歷程。“霍英東先生要把南沙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海濱新城。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將助力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全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孵化平臺。未來項目將深入到全國各個鄉鎮,助力城鎮化建設,做到精準扶貧。”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高層次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表示,“最關鍵的是連接。我們要利用大灣區這個平臺,把千千萬萬個隱性冠軍優秀企業聯系起來,在產業細分當中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龍永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也要和長三角、京津冀等產業鏈關鍵性的器件連接起來,形成高質量的產業鏈。
在城市化典型案例方面,中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陳雄解讀了“以白云機場為例論TOD模式在大灣區的意義”的案例。“以白云機場為中心,十個小時可以直飛‘一帶一路’主要的國家和地區,這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他表示,白云機場融入國家鐵路網,與城際、地鐵無縫連接,一小時達到廣州的各個重要平臺,與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碼頭等航運樞紐聯動,服務范圍極廣。“2018年啟用的白云機場航站樓作為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的重要案例,是做加法的復合功能的城市基礎設施載體。”
城市化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城融合不緊密,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不同步,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等矛盾依舊存在。要解決上述矛盾,就需要有專業的機構和智囊來研究和破解。
會議現場進行了2019年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頒獎儀式。今年的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有4家,分別是廣州市法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農民工博物館、同濟大學城市風險按管理研究院、中輕匯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將以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