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7月15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去年人均GDP已經超過了9700美元,也有聲音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毛盛勇表示,按照聯合國目前的劃分標準,中國是處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陀^說,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總量包括國際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所以什么時候能夠成為高收入國家,這取決于很多因素,因為高收入國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什么時候能夠邁入這個行列,取決于未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價格水平,取決于其他國家的增長情況,還取決于人民幣兌美元或者其他貨幣的匯率的情況;還有一點是,國際機構對收入劃分的標準也可能會做一些改變等。所以,與其我們討論能不能成為高收入國家,什么時候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我們更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把經濟發展好,把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推動經濟更多提質增效,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記者:
我們看到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去年人均GDP已經超過了9700美元,也有聲音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已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您怎么看這個問題?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的提問。第一,最近國家統計局在組織撰寫系列分析報告,全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些成就。近期向社會發布了三篇報告,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我們后續還有接近20篇的報告要向社會發布,也希望在座的媒體繼續給予高度的關注。
第二,至于你剛才提到第一篇報告里2018年我國居民的人均GNI,即人均國民總收入,是9732美元,不是人均GDP,是人均GNI,GDP和GNI這兩個指標是有一些差別的。GDP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常住單位新創造出來的增加值的總和,所以GDP是從生產的角度來反映經濟增長情況的。GNI是1993年以后才改過來的叫法,過去經濟學教科書經常講GNP,即國民生產總值,實際上是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衡量居民、政府和企業等三個部門收入分配的總情況。所以1993年的時候,聯合國等國際機構考慮到用國民生產總值的叫法不是太合適,就在修訂國民經濟賬戶體系的時候把它改成GNI,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國民總收入的概念,GNP這個概念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三,國民總收入GNI和國內生產總值GDP之間有一些差別,但是也有一些聯系。比如GNI是在GDP基礎上做一些調整得到的,國民總收入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要素的凈收入,什么是來自國外要素的凈收入?就是來自國外要素的收入減去付給國外要素的收入,這就叫做國外要素的凈收入。比如,我們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獲得的收益,減去外資在國內獲得的收益,就是國外要素凈收入的一種情況。所以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的GDP和GNI差別不大,GDP的數略微比GNI稍微大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國民總收入GNI包括政府、企業、居民,還有來自國外要素的凈收入,它和我們通常講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是一個概念,而且顯然要比居民可支配收入要大。
第四,你提到的問題,大家也比較關注。按照聯合國目前的劃分標準,中國是處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陀^說,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總量包括國際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所以什么時候能夠成為高收入國家,這取決于很多因素,因為高收入國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什么時候能夠邁入這個行列,取決于未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價格水平,取決于其他國家的增長情況,還取決于人民幣兌美元或者其他貨幣的匯率的情況;還有一點是,國際機構對收入劃分的標準也可能會做一些改變等。所以,與其我們討論能不能成為高收入國家,什么時候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我們更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把經濟發展好,把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推動經濟更多提質增效,邁向高質量發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