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3100萬剩男“注孤生”?80后90后請往后稍稍,00后才是最慌的
時間:2019-01-23 16:36:26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張懷水 

  1月21日,2018年人口數據出爐。在人們紛紛感嘆“年輕人不愛生孩子”的同時,另一項數據卻讓廣大男同胞如坐針氈。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年末,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以女性為100)。

  按照總人口數量來計算,中國大陸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萬人。這3000多萬的“剩男”群體,未來社會該如何消化?而更“扎心”的消息是,雖然我國總人口中男女比例逐年回歸平衡,但在00后群體當中,每100位女性要對應大約118位男性,適齡男女配對將會“壓力山大”。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的狀態下,男性可能會下探到更低的年齡段去尋找配偶,這又會對下個年齡段的男性形成擠壓。除非出現大規模的移民,否則這種長期累積所形成的3000多萬剩男短期內是無法緩解的。”

  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

  “多了3000多萬男性,我為何依然還是單身?”2018年人口數據公布之后,微博上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調侃。不過,要深刻理解人口數據,其實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我國男性人口數量多于女性的現象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就已經出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60-64歲性別比為100.03,該年齡段是我國男女性別比例最為平衡的階段。60歲以下的群體中,就已經明顯出現男性人數高于女性的現象。

  在專家看來,男性人數高于女性屬正常現象,但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當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宋月萍表示,我國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對偏高,整體性別結構處于略微失衡的狀態。我們一般以出生人口性別比數據來判斷男女比例是否失衡。如果每100個女性對應出生103到107個男性,這是正常的一個人口性別比。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男女比例已連續12年下跌。

  數據顯示,2011-2017年,男女數量差從2011年的3401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266萬人。而到了2018年末,中國男性只比女性多出3164萬。

  宋月萍認為,這并不意味著3000多萬男性就都找不到伴侶。擇偶的行為有一些講究,男性和女性的適婚年齡是不一樣的。26歲的女性對應的結婚對象并不一定是26歲的男性。“對于那些在貧困地區、教育程度相對比較低、收入相對比較低的底層男性,婚姻確實會有更大的問題。”

  00后男性每年多出百萬人

  從總人口的比例來看,“男多女少”的態勢有所緩解。但按年齡階段來劃分,男女比例失衡在24周歲以下的人群中尤為顯著。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各年齡段男女性別比數據顯示,在1994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我國男女性別比已經突破110。其中,20-24歲性別比為110.98;15-19歲性別比為117.7;10-14歲性別比為118.46;5-9歲的性別比為118.55;0-4歲的性別比為114.52。

  也就是說,在90后年齡段,性別比已經突破110,這意味著,100位女性對應著111位男性。而到了00后則更加夸張,性別比最高達到118.55。即100位女性對應118位男性,約18%的男生無法配對到同年齡階段的女生。

  翟振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剛好是我國出生性別比不斷升高的階段。當時,全國的男女出生性別比達到120左右,部分省份的出生性別比甚至超過130。“我國出生性別比從1985年開始升高,到了2000年左右達到一個高峰。所以,這種性別比的偏差會在90后還有00后身上具體表現出來。”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的人口普查,00后的人口總數約為1.46億,其中,男生比女生多將近1300萬。每個年齡的男孩大約比女孩多130萬左右。2000年后出生的第一批00后,現在已滿18周歲,他們也即將進入結婚年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0年出生的男女比例約為118.23,男孩783萬人,女孩662萬人,男孩比女孩多121萬人。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我國男女比例一直保持在117-121之間。2001年出生的男女比例為118.45,男生773萬,女生652萬,男生比女生多120萬;2002年出生的男女比例為118.9。而到了2009年,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達到121.06,男生為858萬,比女生多150萬。

  專家:不排除人工干預因素

  00后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翟振武認為,胎兒性別鑒別和選擇性的人工流產是造成性別比失衡的原因之一。“在國際上,許多國家出生性別比介于106左右,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而一旦超過110,甚至120,肯定存在人為干預的因素。”

  翟振武還透露,在上世紀90年代,農村中存在生女孩瞞報現象,客觀上會對統計產生一定誤差。“比如一胎為女孩,就想著生二胎,二胎如果仍然是女孩,家里通常會瞞報,甚至想著生第三胎。農村中存在的瞞報現象,客觀上也會對人口性別統計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

  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則認為,男性人口多于女性,結婚率下降將更加嚴峻,出現很多難以找到結婚對象的男性。加上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等因素,均會影響未來社會及婚姻狀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準爸爸王杰(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盡管現在正規醫院不允許通過B超來提前鑒定胎兒性別,但仍然有其他途徑。“我們在過安檢的時候,通過朋友看了下胎兒性別,據說這種方法的準確率超過80%。”

  此外,翟振武還介紹,在采取“一孩半”政策(第一胎是女兒即可在間隔幾年后生第二胎)的地區,二胎男女性別比例失衡非常嚴重。男嬰與女嬰比例高達150:100,甚至達到180:100。“這里存在通過非醫學需要的胎兒鑒定,還有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人工流產,來達到生男孩的目的。”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