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農業農村部:辦億萬農民滿意的豐收節
時間:2018-08-14 15:12:55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就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相關籌備情況答記者問 

    今年9月23日(農歷秋分),將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業農村部黨 組高度重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批復要求,會同相關部門成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加緊籌備一系列節慶活動。日前,“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就豐收節有關活動籌備進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唐珂認為,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有利于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有利于凝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強大動力。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發端于農村。唐珂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生深刻變化,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生產能力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2元。農村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農業現代化、鄉村治理等都取得顯著成效,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充分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展現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凝聚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把節慶活動下沉到縣鄉村

  記者: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意義重大,全社會都很關注,請您介紹一下節慶活動總體安排,以及組織實施工作進展情況。

  唐珂:我們總的考慮是: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按照“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要求,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因地制宜辦節日、節儉熱烈辦節日、開放搞活辦節日,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廣大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真正讓農民成為節日的主角,真正做到農民的節日農民樂。我們特別強調,鼓勵全國農村基層廣泛開展節慶活動,各地要將活動重心下沉到縣鄉村。

  活動總體安排是:1+6+N,即1個主會場活動,6個分會場活動,若干系列活動。其中,主會場活動和分會場活動于9月23日豐收節當天舉辦,若干系列活動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陸續開展。為確保相關活動組織實施順利,目前我們已做了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成立一個組織指導機構。按國務院批復要求,“中國農民豐收節”由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17部門聯合成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承擔委員會日常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指導全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協調解決重大事項,推動形成良好的節日氛圍,擴大“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全社會的影響力。

  制定一個組織實施工作指導方案。我們按照辦好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宗旨和原則,廣泛征求意見,制定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指導方案,明確了重大原則事項、重大活動安排等內容。

  下發一個組織實施工作通知。為加強對各地各部門的組織指導,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文明辦、國家民族事業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重點活動等內容。

  設計一整套節日標識。為紀念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的歷史性時刻,我們準備設計推出豐收節主題標識、主題歌、紀念郵票等。目前,主題標識、主題歌已向社會廣泛征集,9月6日征集完畢。紀念郵票的制作也在推進中。

  策劃一系列新聞宣傳活動。豐收節能否開好頭、起好步,形成良好氛圍、擴大社會共識,新聞宣傳到不到位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將開展一系列專題宣傳活動,開通官方網站和公眾號,營造良好的節日氛圍。

  辦好豐收節必須做到“四個堅持”

  記者:目前,各地對“中國農民豐收節”反響強烈,紛紛謀劃各自的節慶活動。對辦好豐收節有哪些原則要求和指導意見?

  唐珂:各地各部門辦好豐收節關鍵是要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豐收節能否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各種活動時,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慶祝活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數量多、民族也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慶祝豐收的習俗。這就要求我們務必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把傳統活動繼承好、保留好、發揚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融合互動、相得益彰。我們不搞千篇一律,不搞過多的規定動作,一定要把特色體現出來。三是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節儉是農民的美德,我們辦節不能追求奢華和排場,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最近,我們收集了各地與農民慶豐收有關的活動情況,比如長桌宴、開鐮節、抓魚捉鱉等活動就很有特點,農民參與積極性很高,樂在其中,而且花錢不多,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四是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綜合性的節日,既屬于農民,也屬于全社會,甚至屬于全世界。要用開放的思維辦節過節,讓全社會、全民都參與進來,通過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促豐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動,以及舉辦各種優秀的農耕文化活動,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農民的節日。

  上下聯動、五湖四海辦節日

  記者:在豐收節當天,與主會場同步進行的6個分會場都確定在哪里,有什么樣的寓意嗎?

  唐珂:綜合考慮傳承農耕文明和體現新時代要求,及地域文化傳統、農業行業特點等因素,我們在全國選擇了6個分會場,分別是:浙江省安吉市余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發源地;陜西省楊凌,這是我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安徽省滁州市,這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黑龍江省綏化市,這是我們黑土地、大糧倉的代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這是我國農業水利工程的標志性工程所在地;廣東省梅州市,這是我國的熱區農業和嶺南農業的大本營。分會場活動由相關省組織實施。

  記者:在總體節慶活動安排中,若干系列活動都包括哪些?

  唐珂:若干系列活動分三個層次,第一個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開展的活動。比如,國家體育總局將在廣西昭平舉辦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龍舟公開賽,共青團中央將主辦“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業創新大賽(農業組)活動,文化和旅游部將推介精品鄉村旅游線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策劃一系列電視專題節目等。第二個是農業農村部系統組織開展的活動。比如,百個特色村寨慶豐收活動、“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遴選資助活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宣傳推介活動等。第三個是各地組織開展的活動。各地都有一些傳統的慶豐收活動和習俗,參與豐收節的積極性也很高。前期我們對全國情況進行了摸底,收集匯總了近600個有關慶豐收的活動。綜合考慮主題契合度、活動影響力、區域文化習俗、農業特色產業和農民參與度等因素,我們初步篩選了100個,納入若干系列活動統籌安排。

  “1+6+N”只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一個組成部分,更多的活動還是要充分發揮地方,特別是基層的主動性、創造性,把活動下沉到縣鄉村,形成上下聯動、遍地開花的節日氛圍。

  打造慶豐收全民購物節

  記者:很多人認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那么如何通過培育節日市場擴大豐收節社會影響,幫助農民豐產增收呢?

  唐珂:“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億萬農民慶豐收、曬豐收的節日,也是全社會享豐收、助增收的節日。因此,我們計劃組織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和全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超等市場主體,共同打造慶豐收全民購物節,利用市場的力量幫助農民豐產增收,讓全社會分享豐收節的快樂。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農產品營銷促銷活動,突出貧困地區和特色優勢產區,助力優質農產品進萬家。線上,9月1日—23日,阿里巴巴集團牽頭,并會同各大電商企業,舉辦豐收購物節,以農產品相關食品、生鮮為主,將推出大促慶豐收、中秋雙節慶豐收、千城萬店慶豐收等多項舉措,并在9月23日線上線下集中爆發。屆時,阿里巴巴、京東集團、蘇寧易購等電商企業將同時舉辦系列活動,全力把慶豐收全民購物節打造成一個農特產品領域的“雙十一”,讓消費者得實惠、農民增收益。同時,幫助打造地方農產品品牌,提升地方農業電商生態水平。線下,由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牽頭組織全國批發市場、帶動商超,開展南北豐收大集促銷活動,適當優惠減免農產品流通費用,營造節日氛圍。讓利農民、讓利市民,培育節日市場,讓豐收節獲得更強大生命力。不僅讓農民想過豐收節,讓市民也想過豐收節。

  豐收節既要塑型、更要鑄魂

  記者:生活中的節日有很多,但一些很容易被淡忘。您覺得“中國農民豐收節”應如何避免這個情況?

  唐珂:“中國農民豐收節”雖然是首次設立,但其歷史根基、民意基礎、文化底蘊深厚。豐收節既要塑形,注重儀式感,符號化,更要鑄魂,賦予其文化內涵,凝聚人們的精神力量。只有根植于豐厚的農耕文化,作用于億萬農民的精神世界,才能獲得強大的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凝聚著億萬農民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也是鄉村振興之文化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逐漸遠去,傳統文化自信的根基受到威脅。如何樹立一個鮮明的農耕文化符號,是廣大民眾特別是億萬農民的期待。“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正當其時。我們著眼于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以“中國農民豐收節”為契機,推動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現代社會的文化生產方式、表現方式、傳播方式、體驗方式,讓傳統農耕文化活起來,通過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來增強文化認同,從而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