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我國今年已發出第10億張社會保障卡,“十三五”期間社保卡將覆蓋90%的人口,未來將最終實現人手一張。
“第一張社保卡是1999年在上海發出的。目前社保卡已覆蓋全國超過72%的人口,向國家‘十三五’規劃‘覆蓋90%人口’的目標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最終目標實現人手一卡。”人社部信息中心負責同志介紹。
據獲悉,近年來,社保卡在電子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以及金融支付等6類功能方面不斷普及,用卡范圍不斷拓展。在梳理出來人社業務領域102項用卡典型應用中,全國平均已經開通80%,預計今年底將全部開通。目前全國超過九成的地市實現醫療費用持卡即時結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穩步推進跨省異地住院費用的即時結算。
越來越多的地區還將民政、衛生計生、公積金、殘疾人服務、涉農補貼等服務事項搭載在社保卡上,實現了一卡多用。社保卡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張開放的卡,希望將社保卡打造成各類政府公共服務的載體,真正成為一張便民卡。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將聯合人民銀行開展試點,在部分地區試點第三代社保卡,主要是增加“一晃而過”的非接觸功能,屆時,社保卡的功能更加強大,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可進一步方便持卡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按照人社部“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傳統以線下應用為主的社保卡還將插上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翅膀,通過搭建社保卡線上服務平臺,對接更多的社會服務渠道,使老百姓通過手機就可以快速完成社保繳費、醫保結算等事項,切實解決諸如看病“三長一短”(掛號排長隊、就診排長隊、繳費排長隊,看病時間短)等生活中的痛點和堵點,通過社保卡為群眾“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