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昨日下午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東莞市農業農村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事項。其中,提出,《東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提出,東莞將努力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示范先行區,到2020年實現外地90萬和本地6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關鍵詞1:城鎮化
2020年150萬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
為加快推進東莞市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昨日的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提出將努力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示范先行區。到2020年,東莞全市常住人口達8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2%。
《規劃》提出,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力爭到2020年,努力實現外地90萬和本地6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同時,東莞將進一步優化市域城鎮空間布局。按照“分區統籌、強心育極、對接區域、生態間隔”的空間發展戰略,劃定生態底線,培育“三核驅動,六極支撐”中心體系,構筑布局合理、層次清晰、特色鮮明、聯動發展的“一中心四組團”空間格局。東莞要基本建成以居住證為基礎的戶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全市生態用地規模不低于國土面積的50%。
《規劃》還對環境保護提出要求。其中,地表水要達到功能水的要求,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單位GDP能耗、碳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關鍵詞2:立法
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程序有了規定
會議還審議通過了《東莞市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程序規定》。《規定》規范了政府規章立法后評估工作,明確了政府規章立法后評估工作的責任單位、評估范圍、評估程序等內容。
“規章立法后評估”是指規章發布實施后,根據其立法目的,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規章的立法質量、執行情況、實施效果、存在問題等進行跟蹤調查和分析評價,提出修改、廢止規章或者完善有關制度等意見的活動。
據悉,公眾參與政府立法可以采取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稿、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進行民意調查等形式。市法制部門將對公眾意見進行整理、收集和分析,或轉相關部門研究處理。
公眾認為已經生效的規章與上位法不一致的,或者明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可以依法向市法制部門提出修改、廢止的建議,市法制部門將及時依法進行處理。
關鍵詞3:農業農村
全市生豬年出欄量維持10萬頭
《東莞市農業農村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豬年出欄量維持10萬頭,飼料年總產量突破600萬噸,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及先進種植技術覆蓋率達到98%以上。
此外,東莞還要基本建成13個功能完善、效益顯著的市級農業園,年產品銷售額達3億元;基本建成綜合型或專業型的鎮級農業園5個以上;探索創建農業公園;全市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認定家庭農場150家以上。
到2020年,東莞全市新興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以上,建成市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10個以上;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供莞生豬基地年供應能力穩定在1000萬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