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長沙縣城,晚霞璀璨,清風拂面。在星沙鎮北部、湘江支流撈刀河下游南岸,環湖道上游人如織,有悠閑散步的中老年人,有不緊不慢騎行穿梭的年輕男女,有挈婦將雛的溫馨家庭。湖沿駁岸和入口處的幾處公共建筑正在施工,但在道路與湖面之間的緩坡地上已經綠樹婆娑,碧波蕩漾的湖面景色也盡收眼底,這就是長沙縣松雅湖傍晚的景致。
松雅湖本來不是一個湖,而是歷史上撈刀河舊河床,舊稱楊梅湖的一處低洼濕地。1973年,在以糧為綱思想指導下,環洞庭湖地區掀起了“與水爭地、向湖要糧”的圍湖造田浪潮,楊梅湖隨之被改造成農田6000畝,居民1275戶、4750人,總占地達11000畝的垸子。垸子是湖南、湖北兩省在湖泊地帶擋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圍住的地區。該垸由附近不同地域的千戶農民入住生產、生活,在當時強調思想統一、號召團結互助的年代里,便順理成章地被冠名為“團結垸”。
拍攝于2006 年的團結垸實景
2003年,長沙縣委、縣政府為了提高垸堤防洪標準,增強長沙縣城與市屬開發區的防洪能力,減少垸內頻繁遭受洪澇災害的損失,同時也是提高長沙縣城的城市品位,根據國家“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的方針,邀請專家對團結垸退田還湖工程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經長沙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并列入長沙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當年工程估算3.048億元。2003年12月22日,湖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以湘計農〔2003〕1019號文件批復了“長沙縣團結垸退田還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要求以“單退”,即退人不退田方式實施農田水利改制工程。8個村、上萬戶的拆遷安置如壓頂泰山,鑒于財政投入壓力過大,項目建設一直未能正式啟動。
金融危機撲面而來的寒潮,讓長沙縣看到了“寒冬”中的“暖春”。2008年,在批復文件有效期的最后時期,經縣委、縣政府高度統一思想、果斷出手,決定將松雅湖作為全縣民生工程的龍頭項目來啟動,按照“現代理念、人文情懷、世界眼光、國際水準”的高標準,將“團結垸”整治更新作為未來長沙縣發展的方向性項目來對待。要求整體打造成為長沙市次中心的地標性社區。12月26日,退田還湖動遷工程全面啟動,至來年6月,僅用半年時間,就投資23億元將11000畝范圍內農房順利拆遷并妥善安置。與此同時,縣里完成了對項目規劃設計的變更。2009年9月4日,湖南省發改委湘發改農〔2009〕975號文件對項目調整申請準予備案。自此,團結垸整治已從原先單一的農田水利工程轉變為集防洪調蓄、城市安全飲水、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品位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2009年12月,長沙縣委、縣政府僅用短短2個月時間完成了“退田”工程全部土方的開挖,平均水深3.5米、蓄水量達838萬立方米的新建半人工湖宣告全面蓄水。
2008 年松雅湖開挖全景
一年時間,一個煙波浩渺的湖面就呈現于長沙縣市民的眼前,令這片抗戰時期“血戰長沙”土地上的居民后代,在流連忘返于環湖道路之余,不得不驚嘆于猶如電視電影中戰爭年代“攻堅戰”般的情景再現。2011年3月,松雅湖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為國家濕地(試點)公園,至此宣告了“團結垸”向“松雅湖”的正式嬗變。
2009 年拍攝的開挖機施工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