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7月23日電(記者 童靜宜 實習生 胡豐盛)中國已經與老齡化來了個不期而遇。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養老正在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日益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
坐擁歷史悠久的養生文化和優質的生態環境,近年來,浙江麗水開始致力發展生態休閑型的養生養老經濟,在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居住條件和人性化服務內容的新型養生養老模式——養老基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需求
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已經占到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1.91個百分點,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正不可避免地逐步加快。
誰都會老,將來的我們該如何養老?
養老院養老?也許這會是許多老人的選擇。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銀河曾經對內地多個城市作過調查,調查對象中有五成以上的人選擇今后進養老院養老。
但是,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敏杰在其所做的“中國養老制度的轉型:從家庭養老到居家養老”的報告中表示,完全讓政府來承擔興辦老年福利服務機構收養老人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從國際社會的一般情況來看,在養老福利機構中的老年人大體上也不過只占老年人口的5—7%,因此機構養老在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中只能起到一個輔助和補充的作用。
同時,他也指出,受傳統文化影響,現時家庭養老仍是中國主要的養老方式。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越來越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尋求社會資源支持已成為趨勢。
年近四十的張先生是杭州一家外企的中層管理人員,工作很忙但工資待遇不錯。他現在就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上有老下有小。“對于父母,我現在實在是沒有太多的精力照顧。”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請了個保姆照顧父母的日常起居,但如果父母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他也得趕前趕后的照顧,實在太累。雖然還有一個妹妹,但嫁在外地,平常根本就幫不上忙。
“我也看過不少的敬老院,發現大部分的敬老院層次太低,吃的住的都很差,服務員態度也不好,我不能把老爸老媽送到那里去受苦。少部分條件好的敬老院你又進不去”。為此很是糾結的張先生期望條件好的敬老院或者是養老機構能多一點,多出點錢也沒關系。
國內唯一一家養生辦
“發展休閑養生養老經濟,麗水有這個條件。”麗水市發改委副主任兼養生辦專職副主任王平告訴記者。
養生辦的全稱是麗水市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委員會辦公室,是麗水針對休閑時代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為發展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而專門成立的,國內僅有麗水設立這一機構。
王平所說的條件有三。首當其沖的當然是麗水的生態條件。麗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80.79%,林木綠化率達到81.62%,有“浙江綠谷”、“中國生態第一市”等諸多美譽。麗水境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平均在3000個/立方厘米以上,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
其次是麗水的區位優勢。麗水位于長三角城市群和海西城市群的中間節點,到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半天的車程,遠近適中;
再有就是市場需求。在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已經出現經濟程度比較高的有錢有閑的階段,對養老,他們需要更高層次的需求。
據悉,2009年,麗水就委托中國社科院牽頭,聯合多部委對麗水發展休閑養生養老經濟進行課題研究。
2011年6月29日,《麗水市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發展規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布。
這是中國第一個休閑養生經濟規劃。
王平告訴記者,圍繞著這個總規劃,麗水下面的各個區縣,正按照自己的地域生態條件制定子規劃。
探索新型養生養老模式
蓮都區是麗水行政機構所在地。相較于麗水的其他縣市,這里的區位優勢最為明顯。
“我們的重點放在綜合基地的建設上,特別是大型的養老村,側重于養老兼顧養生。”麗水市蓮都區養生辦副主任劉鶴林告訴我們,蓮都區的總體規劃是探索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居住條件和人性化服務內容的新型養生養老模式——養老基地。
位于碧湖鎮的“處風荷谷”是其邁出探索步伐的第一步。
“我們到國內幾個搞得比較好的養老社區都考察過,如北京的太陽城和上海的親和源,而親和源的這種養老方式比較適合麗水。”劉鶴林告訴記者。
據介紹,上海親和源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此項目采用會員制,產權不分割。不僅專門針對老年人設立了扶手等無障礙設施,其中設立的30幾個項目老年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同時,每一樓層還設有專門輔導員,根據老年人特性,安排不同活動。
“這種模式目前來講,在國內還是比較好的。我們上次參加第二屆‘上海國際老年房產高峰論壇’,國家六個部委過來對這個模式也是一致認可的。”劉鶴林表示。
據他介紹,“處風荷谷”僅僅是規劃中的一部分,他們還在畬族文化特色濃郁的麗新鄉,利用規模達上百畝的天然草坪和東西巖風景區,規劃了大型的農家樂基地,打造休閑養生;而在依山傍水的北阜—楊山地塊,規劃了一個大型的以水為主題,集休閑、旅游、養生、養老、醫療保健和房地產為一體的綜合養老項目。
劉鶴林表示,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讓蓮都的養生養老基地建設有一定的雛型。
麗水學院商學院研究生態旅游的邱云美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情況下,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以及居住環境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再加上倒金字塔型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年輕人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肯定會尋求一些養老的機構來承擔相應的服務。因此,蓮都區打造休閑養生養老基地有客觀條件,運作的好,確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完)